搭乘广交会巨轮扬帆远航

作者:路捷、高玮、联文 [印度尼西亚]朱志伟

  创办于1957年春天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来源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63年来,历经风雨的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

  这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大舞台,这是连接各国贸易的重要桥梁纽带,见证了来自世界各地企业的成长足迹,数不清的梦想在这里扬帆远航。

历久弥新广交情

广交会创办之初,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刚刚起步,百废待兴。当时国家建设急需的大量物资、设备,如橡胶、化肥、钢材、机械等,甚至沥青都要从国外进口,但进口所需的外汇却很匮乏。外界对中国不了解,中国也亟须熟悉海外市场。


第 126 届广交会现场人潮如织

1957年春,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广交会,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采购商参会,成交金额1700多万美元,为当年全国现汇创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黎巴嫩家族企业奥马法黑尔公司同样创立于1957年,63年来一直与广交会携手相伴,见证彼此的成长。

创始人老奥马·法黑尔,对毛泽东主席充满崇敬。他认为,阿拉伯人和中国人是兄弟,几个世纪以来,得益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阿人民早已命运与共,利益交融,应该本着双赢的精神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怀着这样的心情,公司刚刚成立,法黑尔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首届广交会,并于1959年12月9日,与中国当时唯一的五金进出口公司——中国五金进口公司(1965年更名为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五矿公司”)敲定了第一笔生意:采购15吨铁丝,价值10万英镑。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之间的生意从最初的铁丝,扩大到如今的螺丝、钢丝和铁丝网罩等更多门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卜杜拉接过父亲老奥马·法黑尔的衣钵,延续着父亲迈向中国的商业足迹。

“那时全中国只有十几家进出口公司,而且经营每种品类商品的公司只有一家。当时的中国工人每月平均工资只有10到30美元,五矿公司的总经理甚至会因为能买到三辆自行车而兴奋不已。”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阿卜杜拉依然能思路清晰地娓娓道来。

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正逢内战,五矿公司及时去函表示慰问,并在黎巴嫩贸易环境十分险恶的环境下继续同法黑尔家族开展合作。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阿卜杜拉写信给五矿公司:“无论什么战乱,哪怕公司只剩下一个人,我们也会照样履行合同。”正是这种讲诚信、重友情的品德,使得60多年来法黑尔家族和五矿公司的合作从未间断,历久弥新。

谈及广交会,阿卜杜拉总是有无限感慨:“是广交会让我结缘中国,在这里我结识了亲如兄弟般的朋友,见证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让我们的家族企业得到长远发展,这一切都不可思议。”他至今还保留着很多珍贵的凭证,这些微微泛黄的照片,无声地承载着法黑尔家族与广交会和中国穿越时光的情谊。照片易老,但感情却永不褪色。


1959 年法黑尔和中国五金进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第一笔订单票据


阿卜杜拉保存的 1978国五金进口公司年第 43 届春交会请帖和公司的第一笔订单票据

阿卜杜拉说,所有的法黑尔家族成员都像热爱自己的国家一样深深地热爱着中国,他们有信心与中国兄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直到永远。

共担风雨 共同成长

1996年秋天,祖籍广东的印度尼西亚华商黄一君慕名来到广州,参加有着“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从此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黑云压境,暗潮汹涌。作为当时的亚洲四小虎之一,印度尼西亚股市大跌,印尼盾与美元的汇率足足跌了四倍,企业纷纷倒闭,成千上万工人失业,市场上焦虑恐慌的情绪迅速蔓延。黄一君创办的长友集团也深陷危机漩涡,供应链断裂,快撑不下去了。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黄一君想到了广交会。当时正值第82届广交会举办在即,他迅速组织公司精兵强将报名参加。广交会现场人气旺盛,并未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长友集团的买手们欣喜地看到数万家优质中国企业,以及数不清的优质中国产品。

凭借在广交会上结识的可靠合作伙伴,长友集团的货源稳定,产品质量过硬,性价比高,得以平稳度过危机。后来,黄一君曾在多个场合感慨:“是广交会帮长友集团渡过了难关!”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境由17508个岛屿组成,号称“千岛之国”。由于海洋的阻隔,在边远岛屿上生活的居民交通较为不便,生存环境相对落后,农业灌溉、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用水用电都成问题。

在印度尼西亚出生长大的黄一君对当地百姓的生存环境非常熟悉,他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当地人改善生活条件,同时扩大长友集团的市场范围。在广交会上,长友集团的买手发现了一些符合海岛生活需求的机电产品。通过广泛接触与实地考察,最终他们选定了江浙地区的参展企业作为抽水泵和小型发电机的供应商。

这些产品体积小、功率大、性能好,最重要的是价格合理、携带方便,很好地解决了当地人用水用电的老大难问题。用上了中国制造的抽水泵,当地居民喜笑颜开地说:“现在遇到干旱季节,再也不用担心庄稼没有水灌溉了,收成也有了保障。”

过去当地电力不足,用电高峰时经常停电。如今,村子里的小朋友也会相互比较,看看谁家买了从中国进口的发电机。因为有了发电机,再也不怕突然停电,家里的风扇随时都能动起来。


长友集团采购人员在广交会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展区采购

从广交会上采购的日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适销对路,打开了一片新市场,助力长友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在首都雅加达,甚至在整个印度尼西亚,黄一君创办的品牌连锁超市随处可见,成长为在印度尼西亚全国27个主要城市拥有300多家卖场、员工超过25000人的商业帝国。每天数以万计的商品从这里流通中转,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更便宜的眼镜 更清晰的未来

当肯尼亚商人菲利普·孟瑶第一次在当地报纸上看到“广交会”时,他还只是经营着一家很小的眼镜店,货物主要从当地仅有的几个外国批发商手中采购。由于渠道有限、货物种类单一,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眼镜销售价格高,销量一直不理想。店铺每天不温不火的营业额,让他伤透了脑筋。

还有一点,菲利普也很无奈。经常有当地学生走进他的眼镜店,却在看到价格后望而却步,那些失落的小眼神,始终揪着菲利普的心。他想把价格定得低一些,可小店也得经营下去呀。

2010年,菲利普作为肯尼亚采购商代表团的一员,来到了广交会。在出发前,他并不是胸有成竹的。除了参加展会的兴奋之外,他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担忧和疑虑。

幸运的是,踏入广交会的一小步,成为菲利普事业发展的一大步。

在那届广交会上,各式各样的眼镜产品让他眼花缭乱,询问了心仪款式的价格后,更让他心情澎湃。他发现,小店有救了。很快,他就确定了可靠的供应商。

回到肯尼亚后,凭借着极富竞争力的产品和稳定的货源,菲利普眼镜店的生意迅速扩张。短短几年,他在肯尼亚开了六家连锁店,经营范围也从简单的成品销售扩大到半成品加工和批发业务,雇用员工近百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增加了税收。

愉快的商业合作使菲利普与广交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他多次到中国参加广交会。他经常自豪地说,他代理的中国眼镜打破了肯尼亚眼镜行业的垄断,通过竞争使当地眼镜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现在,更多的肯尼亚学生能够配得起眼镜了。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阅读和书写,为肯尼亚描绘更美好的未来。

广交云上新体验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多数展会被迫取消或延期。历经63年风雨从未间断的广交会,同样面临艰难的选择。

当面洽谈、看样成交是广交会的历史传统。但举办实体展意味着大规模人员聚集,存在疫情传播风险。既要能洽谈,又要能看到样品,广交会的主办方将目光锁定在了“线上”。

线上交易对于中国百姓不仅不陌生,还相当熟悉。但要将这么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展会整体搬到线上,在国内外并无先例,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也相当复杂。

近年来,广交会一直在推进智慧广交会建设。这一次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及时将展会搬到线上,各方更是加班加点,线上展会条件成熟了!

贸五洲而利天下的广交会首次搬上“云端”,第127届广交会确定在线上举办!

当2万余家参展企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们由面对面沟通变为屏对屏互动,当“老广交”们历久弥坚的信任碰撞新模式不期而遇的惊喜,又会发生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

“快上广交会官网‘云洽谈’!”第127届广交会开展以来,每天都有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

在与广州相距8000多公里的肯尼亚,赛马泰克公司的文森特·萨米亚·穆鲁巴一早就坐在办公桌前轻点鼠标,在广交会主页搜索浏览。

免除了跨境差旅的奔波和成本,没有时差困扰,可以依照日常作息观展洽谈,还第一次观看了企业的直播推介,这一全新体验让文森特觉得既新奇又有趣。

以往参加广交会实体展,文森特重点关注的电子电气、汽车产品、计算机及通信产品等都在第一期展示。要在五天展期内完成多个门类展区的逛展和洽谈,很难再有时间去挖掘进口展的商机。而现在,文森特有更多时间参观各个展区,通过直播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细节,甚至“云”参观工厂。不仅如此,文森特还通过广交会跨境电商专区链接到中国知名跨境电商平台,结识了更多中国企业。没有了高昂的差旅成本,还能看更多的展区,文森特双手为广交会点赞。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

作为已经参加 25届广交会的“老粉丝”,埃及家电龙头企业新家电也深入体验了云端广交会的新优势。

新家电公司成立于1987年,在全球拥有多达1.5亿客户。自第一次携品牌及产品亮相第103届广交会进口展起,新家电就将广交会作为其全球营销和推广的最重要平台,至今已连续参展25届,从未间断。

当得知第127届广交会将首次在网上举办, 新家电公司便予以积极响应。海外出口总监哈立德·拉姆齐表示:“在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下,广交会将展览搬到网上是一项创举。世界变得非常近,一切都可以通过点点手指实现。距离、语言、时区、交通成本都在逐渐消失。”

首次整体搬上云端的广交会,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通过网络打破空间界限,为参展企业搭建了一个高效、快捷的交流渠道,帮助境外企业借力广交会,以新姿态走向全球市场。

驼铃相闻,舟楫相望。从印度尼西亚到黎巴嫩,再到远在非洲的肯尼亚,沿着绵延万千公里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文明远行并拥抱。

广交会,仿佛一艘海上航行的巨轮,搭载着来自遥远国度的商旅们携手前行、畅通贸易、互利共赢,也承载着各国人民加深友谊、携手发展、增进福祉的共同梦想。

延伸阅读

项目概况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4月,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

  截至第126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额超1.4万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99万人,每届广交会展览规模达118.5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约2.5万家,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与会。

  2020年6月15-24日,第127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近2.6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来自2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采购商来源地分布创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