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太阳” 创造未来

作者:任飞帆 [乌干达]艾丽娅·菲奥娜

  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区,一栋崭新的红白二层小楼在黄土地上格外醒目。一群群身穿整齐制服的黑人青年,头戴白色安全帽,脚踩黑靴,步履轻快地走进小楼。这里是四名中国“90后”创办的培训学校——“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以下简称“创造太阳”)。

这所学院成立于2017年,已累计为乌干达培养了2000多名专业人才。学院不仅硬件条件优越,开设的油气领域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理论培训和管理培训等课程也深受当地人欢迎,为提升非洲青年技能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所改变人生的学校

26岁的山姆就是“创造太阳”的毕业生,现在他已经是拥有五名员工的焊接作坊老板。他的作坊主要生产铁床、门窗、栏杆等数十种产品,月收入达到300万乌干达先令(约810美元)。而当地的人均月工资只有40万乌干达先令左右,还有60%到70%的青年人找不到工作。跟他们相比,山姆已经算是迈向了“小康”。

山姆能有今天的成就,多亏参加了“创造太阳”的培训。当年,他怀揣着疑问来到这里。这是一所什么学校?我能在这里学到什么?来自中国老师的授课方式我能习惯吗?培训开始后,他的疑虑一点点打消,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新的收获和震撼。

为了让学员接触到最先进的焊接技术,学院从中国请来了顶级焊接培训老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讲授的内容,学院还给老师配了专业翻译!

到了焊接实训现场,山姆更加震撼了。学院居然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焊条进行练习。要知道,这些焊条基本上都是进口产品,成本很高,其他学校一般半年只提供几根给学生练习。但“创造太阳”似乎不计成本,让学生充分实训。

每天早上,老师都会发好材料,以三人为一小组开始练习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实训任务完成后,老师会把大家都组织起来,再对共性的问题进行整体辅导。这样的培训模式和授课方式密集而紧凑,非常高效,山姆的焊接技术逐步提升。项目结束后,他顺利获得了美国焊接协会颁发的手工焊证书。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国际焊接技能培训

从“创造太阳”顺利毕业之后,山姆发现市场上的民用焊接成品质量不高,零件经常损坏。他心中渐渐有了创业的念头,就找遍亲朋好友东拼西凑买了一台像样的焊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凭着在“创造太阳”学到的过硬技能,一点一点有了口碑,才发展到如今的兴旺光景。

现在,山姆经常回忆起在“创造太阳”学习的时光,他觉得那是一段改变自己人生的日子。短短三个月,让从不规划未来的他,有了努力的方向,前景也变得更加清晰。“我打算用一两年时间让员工达到20人”,这是山姆近期的规划。每当谈起这个目标,他流露出来的自信总能感染周围的人。

山姆的同学们也像他一样,受益于“创造太阳”的培训项目。培训结束后,学员就业率为100%,远高于预期的30%,薪资则是当地正常焊工的2至3倍。30名同学中,14人去了乌干达的中资公司,12人去了乌干达本地公司,2人做了教师,2人自主创业。

山姆的同学维森特和朱利叶斯的人生也因为这次培训迎来了转机。焊接培训项目结束后,维森特参加了乌干达教体部主办的第一届乌干达技能大赛,获得焊接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朱利叶斯更是代表乌干达参加了世界技能大会(WorldSkills)举办的非洲第一届技能大赛,获得了焊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架起工人与公司的桥梁

近年来,非洲基建项目活跃,对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而本土技能工人仅占总人口的0.5%。一面是非洲青年大量失业,一面是企业技术工人招工难,非洲的发展急需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

2017年,“创造太阳”初创团队踏上了非洲大陆进行调研,确定了扎根非洲开展培训的项目。在综合考察周边国家的情况之后,最终选择乌干达作为自己走向非洲的第一步。

乌干达职业院校很少,仅有的几家要么设备不足,要么没有合适的老师,很多国际援助的机器放在一边布满灰尘,有的甚至几年都没拆封,更别说用于培训学生了。

“创造太阳”有效满足了乌干达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学校刚刚建好没多久,当地一家专门生产路灯结构的公司就找到了他们。

这家公司叫“维多利亚”,主要生产焊接路灯支架。虽然已经成立很多年,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产品一直比较单一,发展比较缓慢。他们迫切需要提升员工的焊接水平,生产更多高质量产品,把握乌干达经济迅速增长的机会,尽快占领市场。


维多利亚公司员工培训现场

“虽然‘创造太阳’是一家新的学校,但师资雄厚、设备先进。我非常欣赏他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考察几家职业学校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维多利亚”公司的负责人说,“我希望培训能提升员工的焊接水平,为公司下一步的产品多样化和市场扩张打下基础。”

在深入了解“维多利亚”公司的焊接技术状况后,“创造太阳”为其设计了员工培训整体方案,其中,包括专门的一对一培训计划。为期三个月的培训项目,让公司16名焊工的技能得到大幅提升。一名焊工从最初一天焊接三根路灯支架上升到了一天焊接10根,月度产值提升了60%,公司产品也从单一路灯支架扩展到大尺寸管道和密闭容器。

目前,“创造太阳”已经与乌干达当地多家企业签署备忘录,就人才培训达成合作意向。此外,还与乌干达教体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初步达成协议,共建东非石油技能培训中心。

学校就是家 这里有亲人

伊迪丝是学员们总挂在嘴边的名字。一提起她,所有人都不禁竖起大拇指。“在这里,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还有家庭般的温暖。”在毕业备忘录上,一位学员动情地写到。然后于空白处,写上“伊迪丝”并在四周画满了爱心。

伊迪丝是“创造太阳”的一名当地员工,负责整个培训项目的内部运营,课程安排、老师对接、学员住宿、餐饮质量等都属于她的工作范畴。虽然每天的工作很忙碌,但伊迪丝总是笑呵呵地完成手头的工作。

2019年初,伊迪丝却笑不出来了。因为她的母亲不幸患癌症住院,住院费用对于这样一个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初入社会的小姑娘每天愁眉不展。学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不仅经常为她加油鼓劲,还默默地帮助她支付了住院费用。伊迪丝的母亲最后因为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学校体谅她的心情,每天请当地的员工陪伴她、开解她。慢慢地,伊迪丝从伤心、颓废中振奋起来,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

现在,伊迪丝正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中,还申请了麦克雷雷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这为她的未来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经常自豪地说:“学校就是我的家,这里有我最亲的亲人!”

在“创造太阳”的大家庭中,无数青年人开始描绘更精彩的人生。有的从没有教学经验的大学生成长为骨干教师,有的从普普通通的清洁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政主管……

“运用知识能源开发物质能源,创造出一个新的太阳”,是“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的目标。几个年轻的中国创业者带着无限的热情,在非洲大地上挥洒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和乌干达的年轻人一道闯出一片天地。“创造太阳”在海外开展职业教育的创业模式可谓独辟蹊径,这也意味着中非合作正向着更多元、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延伸阅读

  项目概况

  “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由来自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四名博士创办。学院致力于通过提升非洲青年技能水平来增强非洲自我造血能力,改变非洲人力资源结构,从而提升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目前,学院总部设于乌干达,并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国设有办公室。

  “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占地21亩,于2018年6月完工。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可同时容纳600人上课和200人住宿。目前,学院开设了技能操作、石油工程、管理、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等四大领域的课程。已完成28个培训项目,累计培训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