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内机构

来源: 类型:

标签词: 疫情防控数字经济企业复工

(诚信大家谈专栏文章之七)刘新海:完善消费者征信服务,助力风险防控


927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等19部门联合发起的2020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这是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连续开展的第16年,活动主题为诚实经营、守信服务。为配合本次活动开展,新华财经、新华信用即日起联合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开设诚信大家谈专栏,及时展示信用领域专家学者最新的观点和建议。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个人征信系统是消费金融和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在促进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风险、节约融资成本、创造融资机会、提升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防御重大风险的冲击方面作用巨大,如经济风险、金融风险、自然灾害以及目前的新冠疫情。

疫情带来了从消费经济到个人信贷市场全方位的冲击。从信贷市场看,全球的信贷规模变小,信贷不良率高企。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国内征信体系在抗击疫情中表现非常突出,和欧美国家相比,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体制的优越性。

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中的监管机构、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和商业银行都积极采取不同的举措来应对疫情带给消费者和信贷市场的冲击,在支持疫情防控、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征信系统面向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10类农村、民营和小微金融机构,免收征信查询服务费;面向所有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个人免收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变更登记、异议登记费。据估算,这种面向小微金融机构4个月的特殊征信服务将减免费超过3亿元人民币。

同时,多部委出台相关政策,开启绿色通道,金融机构按照政策规定不上报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个人和企业的逾期信息。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由于央行个人征信体系的积极应对,其主要业务征信报告查询服务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相反,疫情期间机构个人征信报告查询量同期上涨,如下所示(蓝色曲线表示近期查询量,绿色曲线表示2018年同期查询量):


金融机构个人征信报告查询量的同期比较

当前,国内疫情趋缓,但是信贷市场、征信系统面临的冲击以及消费者的经济生活、金融状况承受的压力将持续较久且影响深远。国内外征信系统都正在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从保护消费者、优化消费者服务出发,对国内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疫情期间的消费者信用教育和征信服务。定期监测信用报告是对消费者金融状况进行控制的重要举措。信用报告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房贷利率、信用卡批准、分期付款服务请求,甚至影响消费者的工作申请。查看信用报告还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及早发现身份盗用迹象。新冠疫情给全球消费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的不确定时期,帮助消费者防范信用风险至关重要。国内征信系统每年给消费者提供两次免费查询的机会,建议在疫情期间开放更多的免费查询次数,帮助其及时了解自身金融状况,防范风险,防止身份盗窃问题的发生。

二是国内个人征信系统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研发投入。早日实现互联网平台消费者信用报告即查即得(全球主流征信机构已可提供消费者互联网即查即得服务,但也伴随着信息安全风险)。

三是完善消费者信用修复机制。目前消费者对于信用报告的异议处理机制不够畅通,需要进一步优化处理流程以及更加开放的征信系统。

四是多方举措开展消费者信息保护。疫情期间,数字化服务会进一步加强,消费者信息保护面临更多的挑战,不仅需要进一步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等机制性保障工作,还要从信息安全技术的角度入手。同时,加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平衡消费者信息保护和应用之间的关系都是需要关注的内容。

传统上征信体系的主要客户是和消费者相关的信贷机构,近十几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消费者信用服务业务逐渐成为征信机构的收入支柱(约占比20%以上),并且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进步,份额还在不断增长,创新不断。因此,国内征信系统在消费者信用服务方面的发展空间巨大。

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从无到有,不足二十年的历史,还缺乏应对危机性和周期性的冲击的经验。与时俱进地推动征信体系建设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征信需求快速增长、适应全球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征信服务供给能力的需要。可以借此“抗疫”机会,巩固征信基石,特别是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消费者,需要提供更多的信用教育和征信服务,更好地抵御未来风险的冲击。

(作者刘新海,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EnglishFrançaisРусскийEspañolDeutsch 无障碍浏览

首 页
机构设置
新闻发布
政务公开
政务大厅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