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

来源: 类型:

  地理位置

  赞比亚位于非洲中南部,属内陆国家,与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安哥拉和刚果(金)接壤,首都为卢萨卡,官方语言为英语,国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1290万(2009年),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民族,其中通加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2%,奔巴族占8%,洛兹族占6%。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民族语言。以基督教为国教,30%的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1500米。属热带草原气候,5~8月为干凉季,气温为15~27℃,9~11月为干热季,气温为26~36℃,12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21℃,平均降雨量为1,270毫米,境内维多利亚瀑布和赞比西河闻名世界。

  政治

  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重经济外交,把争取外援、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重视发展与西方的经济合作,争取援助和投资,同时也注意保持独立性。英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赞主要援助、投资伙伴。与非洲国家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积极致力于南部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支持非洲联盟建设。重视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大国的关系。截至2006年底,赞与10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08年5月连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任期至2011年6月。

  经济

  系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矿业和服务业,其中矿业占重要地位。独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较快,此后由于国际矿业市场价格下跌,政府国有化政策失误等原因,经济陷入困境。多民运执政以来,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和多元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达到重债穷国完成点,获巨额债务减免,外债由2005年底的55亿美元降至2006年底的6.35亿美元。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矿业遭受较大冲击,经济下滑。班达政府采取降低矿业税率、加速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等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一定成效,加上国际市场铜价回升,2009年经济明显复苏。通货膨胀率有所回落,货币克瓦查币值逐渐回升,农业获得丰收,矿业公司复产势头强劲,但制造业、旅游业仍然低迷。

  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34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6.3%
  通货膨胀率:1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32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值)
  外贸总额:81.1亿美元
  外债:11.60亿美元
  外汇储备:18.36亿美元(2009年10月)
  汇率:1美元=4641克瓦查(2009年底)

  赞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举借债,财政预算较多依赖国际援助。近年来国际援助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由2003年的42.7%降至2009年的18.1%。2009年财政支出总计14.01万亿克瓦查,财政收入11.65万亿克瓦查,赤字2.36万亿克瓦查。2010年财政预算总支出为16.72万亿克瓦查,占GDP的22.5%。

  主要出口铜、钴、锌、木材、烟草、食糖、咖啡等,其中铜出口是赞主要的外汇来源。主要进口机械设备、石油、化工产品、医药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国为瑞士、中国、南非、刚果(金)和埃及等,主要进口国为南非、阿联酋、津巴布韦和英国等。2009年出口额为43.75亿美元,同比减少11.7%,进口额为37.35亿美元,同比减少18.0%。

  赞比亚是非洲社会最稳定的国家之一,1964年独立以来既无外战又无内乱;赞比亚是英联邦国家之一,有关投资保护和经济运行的法律体系比较健全;赞比亚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COMESA)、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其中COMESA的赞比亚、埃及、苏丹、津巴布韦、毛里求斯、马拉维、马达加斯加、肯尼亚、吉布提共9个成员国在2000年11月率先成立非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SADC的赞比亚、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共12个成员国自2008年8月1日起80%左右的出口产品将互免关税。赞比亚享受欧美国家和中国赋予的单方面贸易优惠。其中美国2000年5月18日出台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AGOA)及其修正案允许赞比亚在2015年9月30日前按照普惠制(GSP)向美国免关税、免配额出口6450种产品(包括纺织品和服装);中国自2005年1月1日起允许赞比亚向中国免关税、免配额出口440多种产品(包括有色金属碎料、宝石或半宝石制品、木制品、服装和轻工制品)。赞比亚的大部分商品主要依赖进口,各行各业的成长空间十分巨大;赞比亚取消了对于物价、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允许偿债资金和税后利润的自由汇出。

  【工矿业】采矿业较发达,是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和冶炼。独立后赞矿产业曾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铜产量逐年下降。1970年前,赞铜矿一直属于私有。1970年赞政府进行铜矿国有化改革,将赞铜矿重组为罗安(ROAN)联合铜矿公司和恩昌加(NCHANGA)联合铜矿有限公司。1982年两大公司又被合并为赞比亚联合铜矿公司(ZCCM),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铜矿公司。奇卢巴政府自1991年起大力推行铜矿私有化。2001年国有大型铜矿私有化全部完成,赞铜产量回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矿业仅增长2.4%。2009年,随着国际市场铜价回升,矿业增长势头强劲,卢姆瓦那、卢安夏等大型铜矿先后投产或复产,当年矿业估计增长13.1%,全年铜产量估计达68万吨。

  制造业较落后。独立前,工业制成品基本依赖进口。独立后,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国有制造业。多民运执政后,对制造业实行私有化。1998年以后,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食品、饮料、烟草、纺织和皮革等行业产值约占整个制造业的75%。受需求减少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2009年制造业产值估计下降1%。

  【农业】 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2004年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6%。全国约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目前开发的可耕地面积为250万公顷,只占全部可耕地的6%。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另有花生、棉花、烟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2009年,农业获得10年来最大丰收,全年玉米产量190万吨,增长26.7%,农业产值估计增长5.2%。

  【旅游业】 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游客人数保持增长势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游客人数明显减少,旅游业产值估计下滑15%。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公路次之。

  双边经贸往来

  1967年以来,中国承担了坦赞铁路、公路、玉米面厂、纺织厂、打井供水等共70个项目。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目前正在实施的中方援建项目有恩多拉体育场、医院、疟疾防治中心等。2001年,中方免除赞方债务3.3亿元人民币,占到期债务的30%。2007年2月,中方再次免除赞方8600万元人民币债务。

  1986年,两国成立经贸混委会。1996年,两国签署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目前,在赞有中资企业约200家,累计直接投资额逾10亿美元,涉及矿业、农业、电信、建筑等多个领域。2007年2月揭牌成立了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该合作区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主园区以谦比希铜矿工业园区为基础,目前已有谦比希铜矿、湿法炼铜厂、中赞友谊医院等13家企业,实际完成投资5亿美元。2009年1月,合作区卢萨卡分区揭牌。2009年6月,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国际竞标购得停产的赞比亚卢安夏铜矿80%的股权。12月,卢安夏铜矿复产。

  截至2009年底,中国企业在赞签署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额累计20.1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03亿美元,主要从事电网改造、供水改善、道路建设和维修等工程项目。

  2005年1月1日起,中方对赞部分出口中国产品给予免关税待遇。2007年7月1日起,中方将赞方享受零关税待遇范围输华商品的税目增至466个。2009年,中国同赞比亚贸易总额为14.24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中国出口1.52亿美元,进口12.72亿美元。中国主要从赞进口铜,向赞出口机电、钢铁制品。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1900万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5%。

  赞比亚能源主要来自于水利、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基本能自给。赞比亚水利资源丰富,不仅拥有南部非洲的45%的水资源,而且可以较低的成本来利用丰富的地下水。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