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芬兰政府对产业园没有统一规划的模式,没有“官方认定”的国内大型产业园列表。根据芬兰经济和就业部2025年2月《产业园区作为新产业政策的工具——芬兰产业政策中产业园区及其发展需求研究》,芬兰产业园区尚无完善定义,且尚未被定为国家政策目标。目前芬兰的产业政策更强调产业集群,这是比产业园更广泛的概念,可定义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专业化需求以及产学研深度合作等发展形成、能够产生显著协同效益的区域产业生态系统”。这些园区通常由地方政府、区域发展机构或专业的园区管理公司负责支持和推广,存在专业化程度高、企业数量多、基础设施完善、与科研机构结合紧密等特点。
二、主要园区及其特点
(一)呈现高度专业化与集群效应。通常专注于特定行业或技术领域,如化学品、能源、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森林工业、海事技术或循环经济。这种专业化有助于形成紧密的产业集群,促进知识共享、协同创新和供应链优化。
1.科科拉工业园(Kokkola Industrial Park)。坐落于西部海港城市科科拉市,科科拉港是芬兰最大的散货港口、最大的中转港口和第五大通用港口,也是北欧唯一有棚顶的全天候码头。园区占地700公顷,园区内有16家跨国化工企业、21家工厂和60多家服务公司,直接雇佣员工2400人。其官网介绍为北欧最大的化学及金属加工产业系统;芬就业与经济部称,该工业园是北欧最大的稀有金属加工产业园之一。
科科拉工业园区被认为是各参与者高度合作协调的循环经济典范,为芬兰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实例。该园区内包括Neste(芬兰石油精炼及销售企业)、Boliden(瑞典金属开采、冶炼公司)、Air Liquide(法国工业气体公司)、Cabb(德国化工企业)等行业领先企业,这些工业企业将生产过程与副产品的深加工相结合,从而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率,显著减少工业废料的产生。
2.基尔皮拉赫蒂商业区(Kilpilahti Business Area)。位于赫尔辛基附近,距离波尔沃(Porvoo)20分钟车程,距沃萨里港口(Vuosaari)30分钟车程。其官网介绍为北欧最重要的生物和循环经济中心;芬就业与经济部称,该工业园是芬兰从事炼油和石化产业最大的工业区之一。园区内有Borealis Polymers(北欧化工有限公司)、Neste、Ineos(英国化学品公司)、Veolia(法国环境公司)等跨国公司,其优势在于发展工业共生,例如通过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余热,将工业废料和二次废水加工转化为原材料,实现物料循环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量,节约自然资源,形成规模经济。该工业区承担了芬兰大部分化学品出口,对芬化工产业供应链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3.瓦萨能源集群(EnergyVaasa Cluster)。位于西海岸的瓦萨市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地理上相对集中,功能高度协同的能源技术产业集群。该集群中有超过180家能源科技公司,涉猎智能电网、船舶、可持续能源生产和能源效率等多个关键领域。瓦萨能源集群获得了欧洲集群分析秘书处(ESCA)颁发的ECEI金标,为芬兰首个。该集群当前战略核心为“GigaVaasa”,“GigaVaasa”是一个占地超过350公顷的,重点发展电池产业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工业园区,目前处于建设阶段。该园区旨在服务电动汽车以及其他电池驱动机器和设备,为电池化学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环境,致力于建立芬兰最环保的电池生态系统,打造全球最绿色的电池生态系统。
4.萨洛物联网园区(Salo IoT Campus)。坐落于芬兰西南部的萨洛市,目前已有105家企业入驻,总雇员3200多人,园区内有Ioncor(维美德汽车子公司)、申科谱等公司,是芬兰在全球物联网和数字技术领域转型与创新的一个实例。萨洛曾是诺基亚手机业务在全球研发和制造的重镇,在经历产业转型后,继承了部分研发遗产和基础设施,该园区现已成为一个专注于物联网、智能设备和数字服务的创新中心。园区内有约20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设施,配套抗干扰场地、天线暗室、实验室和其他专用场所,为物联网设备、无线通信模块、智能传感器等产品研发验证提供了测量测试基础设施。目前,园区内有近100家物联网和数字技术领域的公司,致力于研究包括工业物联网、5G/6G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
(二)产学研深度融合。部分科技园和创新中心都与当地的大学、应用科技大学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紧密相连。这种共生关系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共享的研发基础设施,极大地加速了从科研到商业化落地的进程。
1.梅拉赫蒂校区(Meilahti Health Campus)。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西部,其包括了赫尔辛基大学医院(HUS)、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赫尔辛基生命科学研究所(HiLIFE)以及芬兰分子医学研究所(FIMM)等研究、教学和医疗服务机构,其一大特点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临床试验,其官网介绍为“欧洲最好的医学校区之一,欧洲领先的医疗、生命科学和健康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该园区致力于推动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应用和健康技术突破,在肿瘤基因组学与精准癌症治疗、分子代谢与慢性疾病、转化免疫学项目和个体化药物治疗等方向均有关键研究成果。
2.图尔库科学园(Turku Science Park)。位于图尔库市中心东部,主要集中在库皮塔区(Kupittaa)。该园区内共有超过300家公司,多是专注于B2B或特定细分市场的高科技公司,包括诺基亚和富士通等,在生物技术、健康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有显著优势。该园区还通过运用网络型运营模式,与图尔库大学、图尔库应用科技大学及奥博学术大学等密切合作,共同促进研发,是图尔库市的战略先锋项目之一,在提升图尔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3.奥卢科技园(Oulu Technology Park)。坐落于芬兰北部奥卢市,建立于1982年,最初依托与奥卢大学的产学合作,目前主要由园区管理公司Technopolis负责运营,为高科技公司的入驻与发展提供服务。该园区内有Nokia、Bittium(芬兰安全通信研发服务公司)、Elektrobit(德国汽车软件公司)等高科技公司,其曾是诺基亚在全球最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目前仍设有5G和6G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部门。该科技园除了传统优势产业通信技术和软件开发外,目前还汇聚了关于健康技术、纳米技术、物联网及汽车软件开发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公司,是芬兰北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心脏”。
(三)创新与创业生态系统。此类园区内设有孵化机构和创业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指导、资金和网络支持。
奥塔涅米(Otaniemi)是艾斯堡市的一个非传统“科技园”,是由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及其周边研究机构、孵化机构和众多大型企业共同构成。其作为阿尔托大学主校区和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最大办公室所在地,汇聚了大量的科技公司、初创企业和研究机构。阿尔托大学内的A GRID中心汇集了约140家公司和组织,包括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芬兰商业孵化中心和联合国技术实验室等。
凯拉涅米(Keilaniemi)作为奥塔涅米的子区,拥有众多大型上市公司和初创企业,Kone、Neste、Valmet、Fortum、Tietoervy和Fiskars等芬跨国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提供了约8000个工作岗位,赫尔辛基证券交易所约一半的交易都来自凯拉涅米区域内公司。奥塔涅米及凯拉涅米相互毗邻发展,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设计与艺术创新等领域拥有世界级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影响力,形成了独特的创新集群和合作中心。
三、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芬兰经济和就业部前述研究文章,芬兰拟创建一种全国性的运营模式,结合地区和国家资源来发展产业园区,加强市场营销。一是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解决产业园区内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所需资金。二是发挥产业园区运营商作用,加强园区项目开发和协调。三是简化环境影响评估(EIA)程序,规范产业园区许可流程,并加强市政规划。四是协同落实产业园区发展中的资助和补贴政策(芬兰和欧盟)。五是根据欧盟《净零工业法案》要求,发挥芬兰在工业清洁转型方面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