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驻外机构> 市场调研> 欧洲

来源: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 类型:原创 分类:调研 2025-09-01 23:51

南方中心认为美国根本不是WTO受害者,反而是最大受益者

南方中心近日发布《WTO改革:重写贸易史》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受害者论”实属历史误读。报告强调,美国不仅是多边贸易秩序的主要设计者,更是最大的制度受益者。当下美国以改革之名推动单边主义,其逻辑与现实效应值得警惕。主要观点如下:

一、美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主导地位

报告回顾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演进。早在20世纪初,美国便提出自由贸易和非歧视的理念,1934年《互惠关税协定法》确立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为战后秩序奠基。二战期间的《大西洋宪章》进一步明确取消歧视性关税的目标。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以及1995年WTO的成立,无一不体现美国的核心推动作用。美国在制度构建中始终以规则设计者身份出现。

二、乌拉圭回合对于美国的制度性收益

报告指出,1986年至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是美国塑造制度优势的关键。谈判结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服务贸易实现制度化,美国在金融、法律、科技等领域的长期顺差由此奠定;二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迫使发展中国家支付大量专利和版权费用,巩固了美国跨国公司的优势;三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削弱了发展中国家运用本地化政策推动工业化的能力;四是农业和纺织领域改革有限,发达国家继续维持高额补贴,而发展中国家却需快速开放市场。由此可见,美国并未受损,反而通过WTO锁定了长期红利。

、当前美国单边主义倾向的风险

报告警告,美国近年来推动以双边协定取代多边规则,形成所谓“特恩贝里体系”。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加全球交易成本,复杂的原产地规则将削弱企业竞争力;二是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中间品贸易占全球43%,一旦碎片化,成本与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三是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化,缺乏谈判筹码的小国将难以获得平等市场准入。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可能重回战间期的混乱局面。

、美国在WTO角色嬗变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尽管WTO存在诸多缺陷,但其非歧视原则与“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最低制度保障。美国的单边做法削弱了这些机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制度脆弱性。报告建议:一是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南南合作形成合力,增强在谈判中的话语权;二是督促发达国家兑现农业补贴改革等承诺,改善贸易公平;三是积极参与新议题谈判,推动知识产权、数字贸易规则的公平化,以防进一步固化不平等。

报告认为,美国所谓的“受害者”叙事,是对历史的扭曲,实则为其推行单边主义寻找合法性。多边主义、最惠国待遇与公平的制度安排,仍是全球经济稳定与合作的基石。发展中国家必须在改革进程中坚守多边原则,积极推动制度公正,以确保在未来全球经济秩序中拥有平等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