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监测> 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监测

来源:商品价格网 类型:转载 分类:新闻 2025-09-29 14:11

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监测周报(0922-0926)

地缘冲突与供应扰动国际油价震荡收涨

本周国际原油市场在多空因素交织下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地缘政治风险与局部供应中断事件为油价提供了主要上行动力,而宏观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则限制了涨幅。整体来看,布伦特与WTI原油期货周均价均实现小幅环比上涨,但多数原油品种价格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具体市场表现来看,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布伦特原油期货近月合约本周均价报68.61美元/桶,环比上涨1.51%,但年同比下跌6.30%。其现货价格周均价为69.59美元/桶,环比上涨1.09%。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连续合约周均价报64.35美元/桶,环比上涨1.18%。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中质含硫原油)周均价为483.84元/桶,环比下跌1.92%。从区域基准原油看,中东基准原油官方销售价格周环比下跌2.92%至67.72美元/桶,年同比跌幅高达15.84%。阿曼原油与迪拜原油1个月远期价格周均价分别为71.39美元/桶和70.36美元/桶,环比分别下跌1.65%和0.20%。成品油方面走势分化,柴油与轻柴油周均价环比分别上涨1.68%和1.60%,而汽油价格环比下跌2.38%。

本周油市的显著波动主要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构成供应威胁。乌克兰加强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无人机袭击,目标包括俄罗斯最大石油出口终端普里莫尔斯克(Primorsk)等大型炼油厂,此举引发市场对俄罗斯原油及燃料出口能力下降的担忧。作为回应,俄罗斯宣布将实施部分柴油出口禁令至年底,并延长汽油出口禁令,这直接加剧了市场对馏分油供应紧张的预期。其次,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原油出口恢复进程再生波折。尽管伊拉克联邦政府与库尔德地区政府已达成初步协议,计划恢复经由土耳其的日出口量约23万桶的原油输送,但因主要石油生产商要求自治政府提供债务偿还担保,导致出口重启受阻,这一反复过程持续扰动市场情绪。再者,美国原油库存的意外下降为油价提供了支撑。美国石油协会(API)数据显示上周原油库存减少382万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官方数据也证实了库存下降,这与市场预期的增加背道而驰,强化了供应趋紧的判断。此外,宏观层面,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开启降息周期,此举有望刺激经济增长进而提振石油需求,科威特石油大臣即表示降息有望提振亚洲市场的石油需求。最后,OPEC+的产量政策仍是市场关注焦点,虽然其决定在10月小幅增产13.7万桶/日,但一些成员国面临产能限制,实际增产幅度可能不及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忧虑。我国作为重要的原油进口国,其战略储备的补充行为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持续推进国际化、提升“中国价格”影响力的努力,也为市场提供了结构性支撑。

贸易紧张与供应格局转变拖累国际农产品市场承压

本周国际农产品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豆粕及豆油期货领跌市场,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相关农产品期货亦跟随外盘走低,反映出在全球贸易局势紧张及供应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市场情绪偏向悲观。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大豆及其制品市场跌幅显著。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近月合约本周均价报1011.60美分/蒲式耳,环比下跌2.77%,同比下跌3.50%;其豆粕期货近月合约环比跌幅达4.10%,豆油期货环比下跌3.77%。我国国内市场亦受波及,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豆粕期货环比下跌2.06%,豆油期货环比下跌2.34%。玉米市场表现相对分化,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近月合约环比微跌0.28%,而东京谷物交易所(TOCOM)玉米期货价格则保持稳定。从价格波动区间观察,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本周承压明显,市场最高与最低收盘价均较前周有所下移。同比数据方面,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例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年同比下跌10.86%,燕麦期货年同比下跌17.14%,反映出当前市场面临的基本面压力。

本周农产品市场的显著特征主要源于地缘政治、贸易政策及供需关系的多重影响。政治与经济层面,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停滞是关键因素。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本应开始采购美国新季大豆的时期,订单量仍为零,这与往年同期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公开呼吁美国政府采取行动,反映出贸易紧张关系已对美国农业造成实质性冲击。与此同时,阿根廷政府宣布暂时取消谷物等农产品的出口税,此举立即提升了其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贸易商报告称,我国买家迅速转向,预订了至少10船、约65万吨阿根廷大豆,主要用于第四季度的库存补充,这直接分流了原本可能流向美国的需求。在供需与产业层面,全球大豆供应格局正在重塑。南美供应商,特别是巴西和阿根廷,正积极填补因中美贸易摩擦留下的市场空缺。巴西对我国的大豆出口在近期创下纪录,而阿根廷的税收减免政策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端的竞争。此外,美国国内预计将迎来创纪录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在出口受阻的背景下,加剧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印度拒绝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也限制了美国玉米的出口渠道。综合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态势以及全球供应充裕的预期,共同导致了本周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下行。

避险情绪与降息预期推动贵金属继续高涨

本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分化,贵金属板块表现尤为亮眼,在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共同推动下,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全线上涨,创下多年新高,而部分基本金属及黑色系商品则呈现震荡偏弱态势。整体来看,市场资金明显向具备避险属性的贵金属板块聚集,反映出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从具体商品走势来看,贵金属成为当之无愧的市场焦点。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近月合约本周均价达3753.12美元/盎司,环比上涨2.13%,同比大幅上涨41.62%;伦敦现货黄金均价报3753.62美元/盎司,环比上涨2.32%,同比涨幅达41.66%。白银表现更为强劲,COMEX白银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44.54美元/盎司,环比大涨5.56%,同比上涨40.83%;白银现货均价4453.03美元/盎司,环比上涨5.27%。铂族金属同样表现不俗,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铂金期货周均价1505.16美元/盎司,环比上涨7.40%;钯金期货周均价1240.64美元/盎司,环比上涨5.42%。相比之下,基本金属走势相对平稳,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环比微涨0.50%,而铁矿石、锰硅等黑色系商品则小幅下跌。从价格区间看,COMEX黄金期货最高触及3753.12美元/盎司,最低报3730.50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最高至44.85美元/盎司,最低为43.92美元/盎司。

本周贵金属市场的强劲表现主要受到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在宏观经济层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是推动贵金属上涨的核心动力。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未来降息路径将保持谨慎,但市场对美联储将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这降低了持有无息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同时打压美元指数,从计价角度直接利好以美元计价的贵金属。政治因素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持续施压,甚至试图罢免理事库克,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削弱了美元及美元资产的信心,进一步强化了黄金的避险属性。从供需关系看,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黄金的实物需求保持强劲,同时投资需求也显著增长,短线交易员与市场跟风者担心错过上涨行情,进一步推动了投资需求的增长。此外,花旗等机构预测,在美联储新鸽派领导层上任前景、美国实际利率下降及美元承压的推动下,黄金和白银的牛市行情将进一步扩大,这种乐观预期也为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地缘政治方面,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以及美国政治干预货币政策的风险,都促使投资者将资金转向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从而推动了本轮贵金属的全面上涨。

天然橡胶市场震荡下行

本周天然橡胶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跌态势,主要品种价格普遍下滑,市场交投氛围偏弱。从各大交易所期货价格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天然橡胶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报14695.00元/吨,环比下跌1.53%,同比下跌11.88%。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天然橡胶1号上期均价报123.50,环比持平,但同比大幅下跌16.27%;天然橡胶3号日上期均价报312.68,环比下跌2.17%,同比下跌21.62%;天然橡胶3号新上期均价报214.42,环比小幅下跌0.22%,同比下跌23.74%;天然橡胶TSR20上期均价报172.72,环比微跌0.05%,同比下跌13.31%。从库存数据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天然橡胶库存本周减少8,852吨至187,972吨,显示市场供应压力有所缓解。

本周橡胶市场走弱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首先,供应端来看,东南亚主产区进入产胶旺季,市场供应充足,泰国、越南等地区橡胶出口量持续增加。其次,需求端表现疲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下游汽车行业需求不振,尤其是我国汽车销售数据低于预期,抑制了橡胶需求。同时,日元走强也对日本橡胶期货市场形成压力,进一步打压市场信心。此外,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欧洲和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影响市场情绪。不过也有一些利好因素,如我国经济刺激措施的出台以及美联储可能降息的预期,为市场带来一定支撑。从产业政策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正在扩大对外开放品种、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橡胶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天气方面,泰国气象部门预警未来可能出现强降雨和洪水,可能对橡胶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橡胶价格的下跌空间。

责编:周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