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监测> 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监测

来源:商品价格网 类型:转载 分类:新闻 2025-10-13 14:12

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监测周报(0929-1003)

国际油价连续下跌至16周低点

本周国际原油市场呈现明显下跌趋势,受OPEC+可能进一步增产及供应过剩担忧等多重因素影响,油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布伦特原油一度跌至64美元/桶,创下16周以来新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布伦特原油期货本周大幅下跌8.3%,报收于64.29美元/桶,为6月底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美国WTI原油期货周内跌幅达7.6%,收于60.67美元/桶。从价格区间来看,本周布伦特原油最高触及67.97美元/桶,最低跌至64.11美元/桶;WTI原油最高报63.45美元/桶,最低触及60.48美元/桶。各大原油指标价格环比跌幅均超过3%,其中阿曼原油和迪拜原油跌幅较大,分别环比下跌5.80%和6.03%。我国上海原油期货在外盘带动下也出现回落,环比下跌0.16%。

本周油价大幅下跌主要受到以下多重因素影响:首先,OPEC+增产预期成为主要利空因素。多位知情人士透露,OPEC+可能在周日的会议上同意将11月产量提高至多50万桶/日,是10月增幅的三倍。其中,沙特阿拉伯推动大幅增产以重夺市场份额,而俄罗斯则倾向于温和增产。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其次,供需基本面继续恶化。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80万桶,汽油和馏分油库存也双双上升,美国汽油消费降至六个月低点。与此同时,伊拉克库尔德地区通往土耳其的输油管道在中断两年半后恢复原油输送,这将为国际市场带来高达23万桶/日的原油供应。此外,美国政府停摆引发对全球最大经济体需求前景的担忧,加剧了市场对石油需求下滑的预期。市场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炼油厂因维护而放缓运行以及季节性需求下降,将进一步加速原油库存的增加,油价或将继续承压。

美国大豆价格创七周新低

本周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大豆期货价格创下七周新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合约首次跌破10美元/蒲式耳关口,各大谷物品种普遍承压。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CBOT大豆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报1013.40美元/蒲式耳,环比小涨0.18%,但同比下跌3.56%;CBOT小麦期货近月合约报513.35美元/蒲式耳,环比下跌1.18%,同比大跌14.20%;CBOT玉米期货近月合约报418.85美元/蒲式耳,环比下跌1.21%,同比下跌2.10%。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豆粕期货周均价报2906.50元/吨,环比下跌0.94%,同比下跌6.27%。本周CBOT大豆最高触及1025.50美元/蒲式耳,最低跌至983.75美元/蒲式耳,创下近七周来的新低。

造成本周农产品市场下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买家,已连续数月未采购美国新季大豆,转而大量采购阿根廷和巴西大豆。特别是在阿根廷政府取消农产品出口税后,我国已预订至少10-15艘阿根廷大豆船货,这对美国农户造成重大打击。其次,供给端压力增大,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大豆产量将达43亿蒲式耳的历史高位,而需求疲软导致库存堆积。第三,中美贸易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在即将举行的APEC会议上与中方讨论大豆贸易问题,但我国商务部表示,美方应先取消不合理关税,为扩大双边贸易创造条件。此外,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其对华出口份额自2010年以来增长了280%以上,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困境。在农产品供需格局持续调整、贸易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下,预计短期内国际大豆市场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

贵金属市场全面上扬,黄金白银涨幅惊人

本周贵金属市场整体呈现强劲上涨态势,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纷纷创出年内新高。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高触及3895.28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白银也逼近48美元/盎司的14年高点。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主要贵金属品种普遍录得可观涨幅。黄金99.99上期均价报867.30元/克,环比上涨1.98%,同比大涨45.76%;COMEX黄金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报3849.94美元/盎司,环比上涨2.58%,同比上涨45.24%。白银市场表现同样抢眼,白银99.99上期均价报10960.00元/千克,环比大涨9.82%;COMEX白银期货近月合约报46.75美元/盎司,环比上涨4.97%,同比上涨47.43%。其他贵金属方面,铂金、钯金等品种也普遍走强,其中铂金99.95环比上涨9.03%,同比上涨61.40%。

本周贵金属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受多重因素推动:首先,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成为重要推手,根据芝商所数据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接近90%,12月再次降息概率约为65%。其次,美国政府面临停摆风险加剧市场避险情绪,美国副总统警告若在9月30日午夜前未达成拨款协议将导致政府停摆。第三,美元指数持续走软,已跌至97.9,弱势美元提振了以美元计价的黄金。此外,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也持续推升避险需求。在宏观面和避险情绪的共振下,ETF持续资金流入,机构投资者对贵金属的配置热情高涨。德意志银行等机构纷纷上调贵金属价格预期,摩根大通预计2026年一季度金价将突破4000美元/盎司。

全球制造业需求疲软致国际橡胶市场普遍下跌

本周国际天然橡胶市场整体呈现下跌趋势,主要品种价格普遍走低,环比跌幅在1%-3%之间,其中天然橡胶(3号新)跌幅最大,达到3.40%。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天然橡胶(1号)周均价报120.62,环比下跌2.33%,同比大跌20.05%;天然橡胶(3号日)周均价报305.24,环比下跌2.38%,同比下跌28.73%;天然橡胶(3号新)周均价报207.14,环比下跌3.40%,同比下跌28.03%;天然橡胶(TSR20)周均价报170.56,环比下跌1.25%,同比下跌17.93%。从价格区间来看,天然橡胶RSS3级曼谷评估价格最高报67.73泰铢/公斤,最低报65.97泰铢/公斤。上海天然橡胶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报14,370元/吨,环比下跌2.21%,同比下跌19.00%。整体来看,全球主要橡胶市场价格均出现明显下跌。

本周橡胶市场下跌主要受到以下多重因素影响:首先,全球制造业需求持续疲软,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销售放缓,其中我国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第三季度销量同比下降2.1%,为五年多以来首次季度下滑,这显示出需求可能见顶。其次,日元走强对日本橡胶期货市场形成压力,大阪交易所橡胶期货连续六个交易日下跌,创下6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库存虽然本周减少8,852吨至187,972吨,但市场对供应端的担忧有所缓解,因主产国天气状况趋于改善。在宏观经济方面,市场对美国政府可能停摆的担忧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也给橡胶市场带来压力。虽然印度轮胎需求增长和泰国降雨天气带来一定支撑,但整体需求疲软的基本面主导了市场走势。展望后市,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汽车产业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橡胶市场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责编:周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