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品价格网 类型:转载 分类:新闻 2025-09-22 14:09
地缘风险与供需博弈交织推动国际油价震荡微升
本周国际原油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中小幅上扬的格局。尽管面临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增产带来的供应压力,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以及对俄罗斯可能遭受进一步制裁的担忧,为油价提供了支撑,多数原油期货品种录得小幅环比上涨。具体市场表现来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近月合约本周均价报67.59美元/桶,环比上涨1.41%,但同比仍下降8.53%。其现货价格表现更为强劲,周均价报68.84美元/桶,环比上涨2.48%。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连续合约周均价为63.60美元/桶,环比上涨1.39%。中东基准原油走势稍弱,官方销售价格周均价报70.16美元/桶,环比下跌1.39%。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的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中质含硫原油)表现突出,周均价报493.33元/桶,环比上涨2.20%。成品油方面,柴油、汽油及轻柴油价格总体稳定,环比变动幅度均在正负1%以内。从价格区间观察,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相对平稳。
本周油市的显著特征源于多空因素的激烈博弈。供应端,OPEC+出人意料地决定从10月起开始解除其第二批165万桶/日的减产计划,初步增产13.7万桶/日。此举标志着该组织在持续多年减产后,策略转向优先争夺市场份额而非维持高价,领头羊沙特阿拉伯正努力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这一增产决定,尽管幅度小于前几个月,但仍加剧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与此同时,经济数据方面,美国就业数据疲软及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石油需求可能走弱的忧虑,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甚至预测未来数月全球石油库存将大幅增加。然而,地缘政治风险构成了重要的上行推力。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后,市场预期美国及欧盟可能对俄罗斯原油实施更多制裁,甚至对其主要买家征收二级关税,这引发了供应中断的担忧。此外,中东局势亦不平静,以色列在卡塔尔对哈马斯领导人的袭击一度推升了地缘风险溢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其战略储备行为为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据标普全球分析,今年迄今为止,我国原油库存以约53万桶/日的速度增加,创下多年新高,这有效帮助吸收了全球过剩的原油产量,尤其在第二季度作用显著。多空因素交织,最终令油价在本周实现了小幅上涨。
地缘紧张与供需博弈主导农产品市场分化
本周国际农产品市场呈现显著分化走势,地缘政治风险与供需基本面博弈主导市场情绪,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及小麦期货强势上涨,而大豆系列商品受制于我国采购缺位持续承压。具体来看,CBOT玉米近月合约周环比大涨6.33%,燕麦期货表现尤为亮眼,环比涨幅达8.43%;相比之下,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豆1号期货近月合约周环比下跌3.46%,凸显出不同品种间的需求差异和政策影响。主要商品中,CBOT玉米期货表现强劲,周内最高收盘价触及427.5美分/蒲式耳,最低收盘价为421.25美分/蒲式耳;CBOT大豆期货虽周五反弹,但全周受制于需求疲软,最高收盘价为1046.25美分/蒲式耳,最低下探1025.25美分/蒲式耳。从同比数据看,油脂品种表现突出,CBOT大豆油年同比大幅上涨25.16%,DCE豆油期货同比亦增长7.96%,而蛋白粕需求疲弱使得CBOT豆粕同比下跌10.79%,DCE豆粕同比下滑3.66%。谷物方面,CBOT小麦尽管本周上涨5.05%,但年同比仍下降8.03%,反映出去年同期价格高基数的持续影响。
本周市场显著特征源于多重因素的角力:政治层面,中美贸易谈判停滞导致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仍未采购新季美国大豆,据数据显示美国农民错失数十亿美元对华出口订单,南美供应商迅速填补市场空缺;经济政策上,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冲击农产品贸易流,而美国最高法院加速审理特朗普关税法案加剧政策不确定性。供需方面,美国农业部(USDA)月度报告虽上调玉米和大豆产量预估,但单产下调缓解部分压力,此外巴西CONAB机构确认大豆及玉米产量创纪录,全球谷物供应充裕。产业动态上,生物燃料需求提供额外支撑,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呼吁扩大乙醇生产,加拿大、澳大利亚相继宣布生物燃料产业补贴政策,提振玉米深加工需求;同时印度因国内乙醇产业扩张拒绝美国玉米进口,反映出全球贸易流的结构性转变。天气及运输因素亦不容忽视,美国中西部收割推进及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影响驳船运输,推升局部地区基差报价,乌克兰下调谷物出口最低价格进一步加剧供应竞争。
贵金属受降息影响领涨大宗商品市场
本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呈现分化态势,以黄金为首的贵金属表现尤为强劲,多数基本金属及工业原料则涨跌互现。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成功突破3700美元/盎司关键心理关口,白银、铂金等贵金属亦跟随上涨,而铁矿石等商品则出现小幅回调,反映市场在宏观经济预期与避险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具体来看各品种表现,黄金市场无疑是本周焦点。伦敦现货黄金收盘均价报3668.68美元/盎司,环比上涨0.76%,同比大幅攀升41.94%;COMEX黄金期货近月合约均价达到3674.92美元/盎司,环比增长0.90%,同比涨幅高达42.18%。国内市场方面,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99.99品种均价为831.13元/克,环比微涨0.38%,同比上涨42.21%。白银市场同样表现不俗,COMEX白银期货近月合约周均价42.19美元/盎司,环比上涨1.65%,白银现货均价4230.07,环比增长2.08%。基本金属中,铜价保持稳定,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均价80526.67美元/吨,环比小幅上涨0.66%。而铁矿石则出现回调,周均价821.33元/吨,环比下降1.79%。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金属品种表现分化,铋价同比暴涨203.70%,锑价虽然环比下跌4.92%,但同比仍大幅上涨146.81%。
本周市场显著特征主要源于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4.25%,这是自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降息预期此前已持续发酵,推动金价连续走高,而实际降息落地后,市场出现“买预期、卖事实”的技术性调整,金价一度失守3700美元关口。经济数据方面,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9%创七个月新高,同时初请失业金人数激增至26.3万,显示通胀压力与就业市场疲软并存的复杂局面,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地缘政治方面,全球贸易关系紧张局势持续,加上美国政治不确定性增加,推动避险需求升温。供需层面,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据数据显示黄金在除美联储外央行的储备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反映去美元化趋势加速。同时,我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8月末黄金储备达到7402万盎司,较上月末增加6万盎司。产业因素方面,尽管金价高企,但国内黄金需求依然强劲,黄金饰品价格逼近1100元/克,同时黄金主题ETF规模年内增长近1.3倍,大量资金持续流入黄金相关投资品种。
国际橡胶市场本周震荡偏弱
本周国际橡胶市场整体呈现震荡偏弱格局,主要交易所橡胶期货价格多数小幅下跌,市场在多空因素的激烈博弈中寻找方向。尽管存在我国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乐观情绪以及主产区天气扰动的供应担忧,但全球供应增加和终端需求疲软的预期最终占据了上风,压制了价格走势。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各主要橡胶品种价格波动相对温和但普遍承压。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天然橡胶期货近月合约本周均价报14922.86元/吨,环比小幅下跌0.68%,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跌了9.38%。大阪交易所(OSE)的橡胶期货合约亦表现疲软。从实物市场看,天然橡胶(1号)上期均价为123.50,环比微跌0.60%,年同比大幅下降15.12%;天然橡胶(3号日)均价319.62,环比下跌0.98%,年同比下跌16.27%。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橡胶(3号新)成为少数亮点,周均价214.90,环比逆势上涨1.36%,但年同比仍大幅下滑21.24%。而天然橡胶(TSR20)周均价172.80,环比下跌1.04%,年同比下跌10.61%。曼谷评估的RSS3级橡胶价格跌幅最为显著,周均价68.34,环比下跌1.09%,年同比暴跌27.62%。新加坡商品交易所的TSR20橡胶期货价格也呈现类似跌势。
本周橡胶市场的显著特征源于多重因素的角力。供应端呈现扩张态势,马来西亚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天然橡胶产量环比大幅增长36.7%,越南的橡胶出口也因新季供应上市而强劲复苏,给市场带来了供应压力。同时,我国与泰国之间启动的零关税试点贸易计划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预期。需求方面则面临挑战,作为全球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我国汽车销售数据疲软直接抑制了橡胶需求,轮胎制造业的采购意愿不强。宏观经济因素同样关键,市场对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降息的预期以及我国政府推出的服务业消费刺激措施,一度为市场提供了支撑,但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引发的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又抵消了部分利好。此外,原油价格的波动通过影响合成橡胶成本间接影响了天然橡胶市场,而主产国泰国等地的异常降雨天气虽然引发了供应中断的担忧并限制了价格跌幅,但未能扭转整体跌势。上海期货交易所监控的橡胶库存本周减少13,412吨,降幅达6.5%,显示我国国内供需基本面存在一定支撑,但未能完全对冲全球层面的利空压力。
责编:周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