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品价格网 类型:转载 分类:新闻 2025-05-07 08:58
国际原油在双重压力下价格跌破60美元关口
本周,受美国与中国贸易战持续升级、OPEC+增产预期强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承受巨大下行压力,多数原油品种周环比跌幅超过5%,同比跌幅更是高达20%以上。从具体行情表现看,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均价为64.68美元/桶,周环比下跌6.75%,同比暴跌25.52%;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表现同样疲软,周均价为63.15美元/桶,环比下跌5.41%。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周均价报59.51美元/桶,环比下跌4.86%,同比下跌25.68%,周五收盘更是跌至58.38美元/桶。亚洲市场方面,阿曼原油和迪拜原油周均价分别为64.94美元/桶和63.42美元/桶,环比下跌幅度分别达6.71%和6.30%。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周均价为476.50元/桶,环比下跌3.90%,同比下跌22.34%。
本周油价大幅下挫主要受到以下多重因素驱动:首先,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持续升级,成为压制油价的主要因素。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施高达145%的关税,我国也以125%的反制关税回应,双方贸易摩擦加剧引发全球经济放缓担忧,从而对石油需求前景构成严重威胁。据外媒报道,如果贸易战持续,中国原油需求增长可能从预期的18万桶/日降至9万桶/日,而世界银行更是将2025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预测下调至64美元/桶,较前一年暴跌20.7%。其次,OPEC+产油国联盟政策转变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多家机构报道显示,OPEC+成员国将在5月5日召开会议,可能连续第二个月建议加速增产,预计6月份将额外增产40-50万桶/日。尤其令市场担忧的是,沙特阿拉伯似乎已经放弃了通过减产支撑油价的策略。据外媒消息,沙特官员已向盟国和业内人士传达,即使油价长期低迷也能应对,且不会通过进一步减产来支撑市场。此外,美国与伊朗核谈判取得一定进展,双方同意在欧洲继续会谈,这引发市场对伊朗原油可能重返国际市场的担忧。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也加剧了市场悲观情绪,4月30日公布的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GDP意外萎缩0.3%,为三年来首次负增长,显示美国经济可能步入衰退。在供应层面,尽管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意外下降270万桶,但市场对此反应有限。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3月原油库存激增,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表明实际需求增长可能落后于炼厂加工速度。在全球贸易战风险持续发酵、OPEC+产油国增产预期提高、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恶化以及伊朗原油可能增加供应等多重利空因素综合作用下,国际原油市场承受巨大下行压力,近期价格或将维持弱势格局。
贸易战升级与供需变化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调整
本周国际农产品市场表现分化,受中美贸易战升级影响,大豆和小麦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而玉米、燕麦和豆油价格则止跌回升,市场波动加剧。从数据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和燕麦期货分别环比下跌2.38%和上涨2.26%,大豆和小麦期货环比分别微涨0.18%和下跌3.21%,豆油期货则强势反弹1.46%。CBOT玉米期货本周均价为465.75美分/蒲式耳,环比下跌2.38%,但同比仍增长4.85%;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农民已完成24%的玉米种植,略高于五年平均水平的22%,这一进展对价格形成一定压力。大豆市场方面,CBOT大豆期货本周均价为1043.35美分/蒲式耳,环比小幅上涨0.18%,但同比大幅下跌10.88%。小麦期货表现相对较弱,CBOT小麦期货本周均价为515.20美分/蒲式耳,环比下跌3.21%,同比下跌12.66%;美国平原地区预期的降雨将有利于冬小麦生长,USDA报告显示美国冬小麦作物优良率提高至49%,高于分析师预期。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豆1号期货本周平均交易价格为4160.33元/吨,环比微跌0.90%,同比下跌10.7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表现亮眼,本周均价为49.16美分/磅,环比上涨1.46%,同比大幅增长15.10%。
本周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主要受到以下多重因素影响:首先,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成为左右市场的关键因素。中国对美国进口农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大豆关税高达125%,猪肉关税达72%)已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减少,美国农业运输联盟执行主任彼得·弗里德曼明确表示这已是“一场全面危机”。与此同时,中国正积极寻求替代供应来源,央视报道显示中国4月从巴西进口大豆船只数量同比增加约48%。美国农民预计将在2025年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至12年来最高水平,并将大豆种植面积减少至5年来最低水平,这反映了对中国大豆需求下降的预期调整。其次,全球天气状况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平原地区未来10天预计迎来降雨,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部分地区可能收到6至8英寸的降水,这将有利于当地硬红冬小麦的生长,从而对小麦价格形成压力。乌克兰农业部报告称,截至4月24日,乌克兰农民已播种200万公顷粮食作物,但播种面积比2024年同期减少17%,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际谷物价格。第三,美国经济数据和全球需求预期也影响着市场情绪。投资者密切关注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经济数据,以评估美国经济是否具有足够韧性来应对贸易战带来的冲击。此外,日本可能考虑增加美国大豆和玉米进口量,作为关税协议的一部分,以帮助美国弥补对华出口减少的损失,这为市场提供了一定支撑。第四,生物燃料政策的不确定性继续影响豆油市场,尽管如此,豆油期货仍突破了每磅50美分的价格水平,达到2023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示出强劲的全球需求。随着美国播种季节进展顺利和南美丰产预期,全球谷物供应前景整体乐观,但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仍将在未来数月内持续影响价格波动。
贵金属涨跌互现,铜价持续回调
本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差异化走势,贵金属板块涨跌互现。黄金从前期高点回落,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黄金周均价降至3285.99美元/盎司,周环比下跌1.73%,但同比大幅上涨42.47%;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周均价为3268.28美元/盎司,周环比下跌1.90%,最高曾触及3371.6美元/盎司,最低降至3225美元/盎司。白银价格表现同样承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白银周均价为3271.812美分/金衡盎司,周环比下降1.08%;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白银周均价为32.379美元/盎司,周环比下跌2.53%。与黄金白银不同,铂族金属本周表现相对稳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铂金周均价为977.278美元/盎司,周环比上涨0.70%;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钯金周均价为949.094美元/盎司,周环比上涨0.47%。基本金属方面,铜价本周继续承压,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周均价降至4.690美元/磅,周环比下跌2.86%;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期货周均价为76090元/吨,周环比下降0.61%,而锌期货表现略好,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锌期货周均价为22275元/吨,周环比小幅上涨0.15%。
本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主要受多重因素影响。首先,全球贸易摩擦形势出现边际缓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透露与多国进行关税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中方接触,希望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市场避险情绪有所降温,推动黄金从历史高点回落。其次,美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第一季度GDP意外收缩0.3%,而4月非农就业增加17.7万人,超出市场预期的13.0万,失业率保持在4.2%,暂缓了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但也使得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对贵金属构成压力。中国方面,4月底至5月初的“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国黄金消费市场持续火热,但高金价抑制了金饰消费需求,促使消费者更多转向购买投资属性更强的金条及金币,金饰消费与投资需求出现“劈叉”现象。此外,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稳定,3月份全球央行净买入黄金17吨,一季度购金总量达244吨,继续为金价提供支撑。供给方面,贵金属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特别是羽毛球等以贵金属为原料的产品价格涨幅甚至超过黄金,反映出全球供应链依然紧张。展望未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各国央行持续购金将继续支持贵金属保持高位震荡,而基本金属价格则更多取决于全球制造业活动和中国需求恢复情况。
供应紧张与需求恢复推动天然橡胶价格同比大幅上涨
本周,国际天然橡胶市场呈现区域性分化走势,尽管多数市场环比小幅回调,但整体价格水平较去年同期仍大幅上涨,全球市场同比平均涨幅高达31.69%,显示出供应紧张与需求恢复的共同推动作用。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本周六大主要天然橡胶市场中,泰国3号天然橡胶表现最为强势,周均价报77.418泰铢/千克,环比上涨4.20%,为唯一录得环比上涨的市场;与此同时,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3号天然橡胶期货维持稳定,周均价报291.500日元/千克,环比持平;而其他四个市场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调,印度尼西亚产1号天然橡胶价格受挫最明显,周均价报124美分/磅,环比下跌2.36%,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ICOM)3号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报216.933美分/千克,环比下跌1.83%,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天然橡胶周均价报14453.333元/吨,环比下跌0.93%,新加坡商品交易所TSR20天然橡胶周均价报168.625美分/千克,环比微跌0.06%。从价格区间来看,日本TOCOM橡胶期货价格波动最大,最高触及297.8日元/千克,最低报283.8日元/千克,波动率为4.93%;泰国3号天然橡胶价格区间为73.99-78.7泰铢/千克,市场波动性最高,波动率达6.37%。尽管短期波动明显,长期来看全球橡胶市场整体呈现大幅上涨态势,其中日本TOCOM橡胶期货同比涨幅最大,达45.36%,新加坡SICOM 3号橡胶期货同比涨幅44.02%,泰国橡胶同比上涨34.97%,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同比涨幅为19.42%。
本周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受到以下多重因素影响:首先,全球贸易格局变化是影响橡胶价格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9日宣布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关税提高措施,导致橡胶制品及相关商品成本大幅增加。根据外媒报道,中美贸易摩擦已对包括橡胶制品在内的多个行业造成显著冲击。例如来自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推广产品分销商Steve Egan报告称,从中国进口的5000个橡胶鸭玩具价格在一夜之间从每个29美分跳涨至45美分,涨幅达55%。其次,全球供应链调整持续深化,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正积极推动橡胶下游产业多元化,以减轻对原料出口的依赖,例如马来西亚副总理哈米迪已敦促橡胶工业小农发展局(RISDA)加快多元化下游橡胶产品开发,如利用橡胶废料生产生物燃料等,这将为橡胶市场带来新的需求点。此外,印度尼西亚农业部橡胶加工设施腐败案调查可能影响当地橡胶产业政策,带来一定的市场不确定性。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仍面临挑战,对制造业原材料需求的提振作用受到通胀压力和利率调整的制约。气候变化和季节性因素也不容忽视,近期亚洲部分地区天气条件变化影响橡胶产量。另一方面,日元汇率波动对TOCOM橡胶期货价格形成支撑,加之机构投资者对商品市场的配置调整,共同推动了橡胶价格的长期上涨态势。最后,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紧张,特别是大宗商品供应链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促使主要消费国加大战略储备,这也为橡胶价格提供了基础支撑。整体来看,尽管短期内市场或受供需季节性调整影响出现波动,但考虑到供应端结构性紧张和需求端潜在复苏,天然橡胶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仍将延续。
责编:周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