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品价格网 类型:转载 分类:新闻 2025-02-22 11:23
地缘冲突与和平谈判预期交织 国际油价震荡回落
本周,国际原油市场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受到俄乌和平谈判预期及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油期现货价格整体表现疲软。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布伦特原油本周均价为76.988美元/桶,环比小幅上涨0.19%,但同比大幅下跌12.01%;最高触及77.89美元/桶,最低报76.17美元/桶。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本周均价为71.157美元/桶,环比下跌0.85%,同比下跌8.33%;最高触及71.71美元/桶,最低报70.21美元/桶。迪拜原油本周均价为76.872美元/桶,环比微涨0.06%,同比下跌8.55%。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原油期货周均价报617.760元/桶,环比上涨1.74%,是本周表现最为强势的原油品种。
本周油价震荡下行主要受到以下多重因素影响:首先,美国和俄罗斯开启乌克兰和平谈判的消息成为主导市场的关键因素。特朗普总统表示将与普京会面讨论结束战争,这引发市场对俄罗斯原油供应制裁可能放松的预期。高盛等机构分析认为,如果实现和平协议,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下跌5-10美元/桶。其次,里海管道联盟(CPC)输油站遭到无人机袭击,导致哈萨克斯坦原油出口量减少30-40%,引发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第三,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需求忧虑,特朗普政府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能源进口征收关税的计划虽然推迟到3月,但市场对全球贸易战可能影响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担忧持续存在。此外,我国炼油企业加大从巴西和西非进口原油,以应对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新制裁,显示出全球原油贸易格局正在重塑。供需方面,欧佩克+产油国暂不考虑推迟4月份的增产计划,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原油出口有望在3月恢复,这些因素也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在地缘政治风险与和平预期交织、贸易摩擦升级、供需格局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本周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
国际农产品市场分化明显 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涨跌互现
本周,国际农产品市场呈现分化态势,玉米、小麦等谷物品种价格普遍上涨,大豆及其制品走势各异,市场波动加剧。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玉米期货本周均价报497.188美分/蒲式耳,环比上涨1.24%,同比大涨21.60%;最高触及502美分/蒲式耳,最低报491.25美分/蒲式耳。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TGE)玉米期货表现更为强劲,周均价报41,260日元/吨,环比上涨3.62%。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小麦期货周均价报593.063美分/蒲式耳,环比上涨1.95%,最高触及604.75美分/蒲式耳。大豆市场方面,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大豆期货周均价为1038.813美分/蒲式耳,环比微涨0.14%,但同比大跌10.07%;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豆1号期货周均价报3978.2元/吨,环比下跌0.60%。豆粕期货周均价报294.825美元/短吨,环比下跌0.38%,而豆油期货周均价报46.918美分/磅,环比上涨2.07%。
本周农产品市场分化走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首先,南美天气状况不佳影响市场预期。巴西中部和南部地区旱涝不均,阿根廷持续干旱影响作物生长和收获,国际谷物理事会因此下调了巴西和阿根廷的玉米产量预估。其次,地缘政治因素持续发酵,美国对多个贸易伙伴的关税威胁引发市场担忧。欧盟计划限制进口不符合其标准的粮食,首批目标可能是限制进口使用欧盟禁用农药种植的大豆等农产品,这加剧了市场对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重塑的担忧。供应方面,俄罗斯实施了玉米出口配额,乌克兰由于开港数量有限,粮食出口受到制约。需求方面,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全球玉米库存创下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特别是除去我国的全球玉米库存使用率降至7.8%,为1995-96年度以来最低水平。此外,美国农民预计在2025年扩大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增长4.2%至9450万英亩,这可能影响未来市场供应格局。在天气、贸易政策、供需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农产品市场走势继续分化。
避险需求提振贵金属创历史新高 工业金属呈现分化走势
本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呈现贵金属强势攀升、工业金属涨跌分化的格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黄金价格突破2937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白银、铂、钯等贵金属同步上涨;而铜、锌等工业金属受我国需求预期调整影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从分市场看,贵金属全线突破关键价位。LME黄金周内最高触及2937.98美元/盎司,最低2900.51美元/盎司,周均价环比上涨0.68%,同比涨幅达44.50%;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最高2943.8美元/盎司,周环比增长0.85%。白银表现尤为突出,LME白银周内振幅达3298.5-3230.5美分/盎司,纽约白银期货周均价同比飙升44.48%。铂、钯市场呈现差异化波动,LME铂价周环比下降1.71%,而纽约钯期货创1008.7美元/盎司周高点,显示汽车催化剂需求复苏迹象。工业金属需求端承压。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期货周均价77120元/吨,环比微降0.41%;锌价表现稳健,SHFE锌周均价23912元/吨,环比增长0.62%。值得注意的是,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周环比下跌2.03%,反映北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低于预期的冲击。
本周金属市场走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持续累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木材、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引发市场对全球贸易体系重构的担忧,推动黄金ETF持仓量单周增加。俄乌和谈陷入僵局,美方要求“限期达成协议”的表态加剧地缘不确定性,刺激避险资金涌入贵金属市场。二是货币政策预期与通胀博弈。美联储官员密集表态关注“特朗普政策引发的通胀风险”,市场对6月降息预期概率降至45%,实际利率下行压力支撑金价。三是产业链重构。铂族金属受我国氢能产业政策推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需求年度增速预计达35%,支撑钯价周环比跌幅(-0.06%)显著小于铂(-4.04%)。铜市场呈现“东强西弱”格局,SHFE铜库存降至4年低位,而LME库存增加12%反映欧美需求疲软,这种分化导致跨市套利交易活跃度提升27%。四是关键技术突破改变供需预期。DeepSeek人工智能突破带动我国科技股上涨,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推升SHFE锌周均价同比上涨17.89%。但光伏级白银需求受钙钛矿技术路线冲击,单周现货溢价收窄5.2个百分点,预示中长期需求结构可能生变。这些微观层面的产业变革与宏观政策形成共振,塑造了本周大宗商品市场的独特波动特征。
国际橡胶市场受贸易摩擦升温引发市场担忧
本周,国际天然橡胶市场延续强势上涨态势,各主要期现货价格全线走高,涨幅显著。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印度尼西亚1号天然橡胶本周均价报132.875美分/磅,环比上涨1.43%,同比大涨26.55%。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GX)3号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报243.260美分/千克,环比上涨0.33%,同比大涨61.50%;最高触及244.9美分/千克,最低报241.9美分/千克。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3号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报375.650日元/千克,环比上涨0.64%,同比大涨87.32%。泰国3号天然橡胶周均价报81.260泰铢/千克,环比上涨2.98%。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报17,753元/吨,环比上涨0.96%,同比大涨46.68%;最高触及17,855元/吨,最低报17,680元/吨。
本周橡胶价格持续走强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推动:首先,贸易摩擦升温引发市场担忧。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在4月2日对进口汽车征收新关税,这引发市场对汽车制造业和轮胎需求的担忧。其次,气候因素影响产量。泰国气象部门预警称东北季风加强可能导致2月17-22日期间农作物受损,这加剧了市场对全球最大橡胶生产国产量下降的担忧。供应方面,海外主产区原料供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泰国南部地区产量下滑明显。需求方面,我国轮胎行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主要轮胎生产基地的设备数控化率达90%,70%以上主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提振了市场对高品质天然橡胶需求的信心。此外,全球轮胎市场预计将在2031年达到209.2亿美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4.6%,长期需求前景向好。在贸易摩擦、供应收紧、需求改善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国际橡胶价格本周继续保持强势。
责编:周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