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品价格网 类型:转载 分类:新闻 2025-04-22 08:54
贸易紧张缓和与伊朗制裁推动国际油价连续两周回升
本周国际油价延续上周以来的回升态势,在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紧张关系缓和以及美国加强对伊朗石油出口制裁的双重作用下,各大原油基准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全球主要原油品种周均价环比普遍上涨2%-4%,但同比仍维持20%-28%的较大降幅。本周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周均价报68.418美元/桶,环比上涨3.73%,但同比下降24.55%;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周均价报62.428美元/桶,环比上涨3.01%,同比下降25.37%,其中WTI本周四收盘价达到64.68美元/桶,创一周半以来新高。阿联酋迪拜原油和亚洲阿曼原油周均价分别报67.358美元/桶和68.173美元/桶,环比分别上涨1.37%和4.56%,同比分别下降25.24%和28.62%。美国西海岸ANS原油周均价报69.075美元/桶,环比上涨2.66%,同比下降21.77%。从衍生品市场看,布伦特原油期货周均价报65.81美元/桶,环比上涨2.97%;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原油期货周均价报479.56元/桶,环比上涨1.57%,同比下降27.13%。从价格区间来看,本周布伦特原油最高触及69.74美元/桶,最低报67.52美元/桶;WTI原油最高报64.04美元/桶,最低报61.52美元/桶,价格波动相对平缓。
本周油价回升主要受到以下多重因素推动:首先,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减轻了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特朗普总统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华盛顿会晤时表示有信心在90天暂停期内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并称与日本官员的会谈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表示中国方面也有意进行谈判。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提振了市场情绪,减轻了对原油需求下降的担忧。其次,美国财政部对中国进口伊朗石油实施新一轮制裁成为推动油价上涨的重要催化剂。美国制裁了包括山东胜星化工在内的中国小型独立炼油厂以及多艘运输伊朗原油的“影子船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明确表示:“我们准备采取一切可行行动将伊朗的能源出口降至零。”此举可能导致全球供应收紧,提振了油价。此外,欧佩克+组织表示已收到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超配额产油国的补偿性减产计划,这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供应管控的信心。地缘政治因素方面,中东地区紧张局势持续,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威胁等因素继续对石油供应链构成潜在风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周油价出现反弹,但欧佩克、国际能源署及多家投行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均下调了今年的油价和需求增长预期,主要是考虑到美国关税政策及各国反制措施可能对全球贸易带来的冲击。同时,市场仍存在明显的供应过剩担忧,高盛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过剩将达80万桶/日,2026年或进一步扩大至140万桶/日。总体而言,虽然本周油价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实现连续第二周上涨,但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供应过剩的基本面压力,市场中长期走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美中贸易争端持续发酵 国际大豆市场跌宕起伏
本周国际大豆市场受美中贸易争端升级影响表现波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大豆期货周均价为1038.250美分/蒲式耳,环比上涨2.59%,但同比下跌9.52%;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豆1号期货周均价报4163.400元/吨,环比上涨1.85%,同比大幅下跌11.22%;芝加哥豆粕期货周均价为295.900美元/短吨,环比小幅上涨0.55%,同比大跌12.67%;芝加哥豆油期货周均价报47.250美分/磅,环比上涨2.74%,同比上涨5.53%。与此同时,其他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等表现也较为活跃,东京谷物交易所玉米期货周均价报39412.000日元/吨,环比下跌1.47%,同比上涨7.59%;芝加哥玉米期货周均价为483.188美分/蒲式耳,环比上涨1.48%,同比大涨12.21%;芝加哥小麦期货周均价报546.500美分/蒲式耳,环比上涨0.74%,同比微涨0.26%。从周度数据来看,除东京谷物交易所玉米期货和芝加哥燕麦期货外,其他品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周环比上涨,而从年度对比来看,大豆、豆粕及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均出现两位数的同比下跌,反映出当前大豆市场相比去年同期显著疲软。
本周大豆市场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美中贸易关系的急剧恶化,使得美国大豆出口前景严峻。据报道,中国国家粮食储备局已从巴西采购了约300万吨大豆,以替代美国供应。贸易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场,占比超过52%,这使得美国大豆农户面临巨大压力。此外,市场供应方面,巴西大豆丰产,预计2024/25年度产量将达到1.69亿吨,且收获已完成89%,进一步增加了全球供应。在产业链下游,日本等国正考虑增加大豆进口以应对当前贸易局势,为市场提供一定支撑。气候因素方面,美国中西部地区降雨丰沛,部分地区播种进度受阻,但总体有利于作物生长。市场预期美国农业部可能提供农户补贴以缓解贸易战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情绪。综合来看,在贸易争端持续、南美供应充足以及需求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国际大豆市场短期内仍将维持震荡格局,价格上行动力有限。
贸易战忧虑推动国际贵金属价格走高
本周国际贵金属市场表现强劲,以黄金为首的贵金属价格普遍上涨,在美中贸易摩擦加剧和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的背景下,黄金再度刷新历史高点,一度突破3350美元/盎司,白银、铂金和钯金也跟随走高,而铜价则呈现震荡态势。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现货黄金周均价报3260.343美元/盎司,环比大涨5.44%,同比飙升37.02%;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周均价报3267.225美元/盎司,环比上涨5.89%,同比上涨37.03%。本周黄金创下的新高价格为3357.40美元/盎司。白银市场同样表现亮眼,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白银周均价报3232.620美分/盎司,环比上涨5.25%,同比上涨13.53%;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白银周均价报32.262美元/盎司,环比上涨6.29%,同比上涨13.89%。铂族金属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铂金周均价报963.520美元/盎司,环比上涨3.79%,同比小幅上涨0.86%;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铂金期货周均价报961.450美元/盎司,环比上涨5.45%,同比上涨1.08%;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钯金周均价报964.533美元/盎司,环比上涨5.58%,同比下跌6.76%;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钯金期货周均价报960.000美元/盎司,环比大涨8.64%,同比下跌7.04%。基本金属方面,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周均价报4.630美元/磅,环比上涨7.01%,同比上涨5.57%;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期货周均价报75374.000元/吨,环比上涨2.39%,同比下跌5.03%;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锌期货周均价报22099.000元/吨,环比小幅下跌0.32%,同比下跌2.51%。
本周贵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日益加剧的美中贸易冲突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首先,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再度升级对华贸易政策,除了对多数中国商品征收高达245%的关税外,还宣布将对关键矿产资源、医药产品和半导体进口启动新一轮调查,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推动投资者涌向黄金等避险资产。其次,美元指数跌破100关口,创下近三年新低,美元避险功能受到质疑,进一步增强了黄金的吸引力。第三,中国政府已开始实施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对等关税,并禁止国内航空公司接收波音飞机,市场担忧两国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升级,全球供应链可能面临重组,这加剧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此外,印度市场黄金和白银需求旺盛,根据报道,印度1月份从俄罗斯进口了9.9吨白银,价值940万美元,这是自2023年11月以来首次,表明亚洲实物需求依然强劲。在工业金属方面,尽管存在贸易战风险,但银和铜价仍然上涨,主要得益于绿色能源转型带来的需求增长,包括电网基础设施投资、车辆电气化和太阳能光伏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终端使用。根据白银协会数据,2024年白银工业需求增长4%,达到创纪录的6.805亿盎司,市场出现1.489亿盎司的结构性供应缺口。与此同时,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高于预期的5.2%,工业生产和零售数据好转,暗示全球最大金属消费国经济复苏正在加速,这为贱金属市场提供了支撑。小编认为,只要贸易紧张局势持续,金价有望保持高位运行,部分机构甚至预测金价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突破3500美元/盎司。
全球天然橡胶市场供需格局改善推动价格稳中有升
本周全球天然橡胶市场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受中国经济数据向好及季节性供应紧张等因素推动,主要交易市场价格较上周小幅上涨,年同比涨幅显著。其中,泰国3号天然橡胶表现最为强劲,周均价达72.965泰铢/千克,环比大涨4.23%,同比增长27.21%。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橡胶期货同样表现亮眼,周均价报295.700日元/千克,环比上涨0.97%,同比大幅上涨47.45%,创下主要市场最高同比增幅。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ICOM)TSR20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报167.775美分/千克,环比上升2.09%,同比增长27.62%。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天然橡胶周均价报14763.750元/吨,环比小涨0.45%,同比上涨21.98%。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ICOM)3号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为209.875美分/千克,环比微涨0.05%,同比则大幅上涨39.34%。印度尼西亚产1号天然橡胶是本周唯一出现下跌的品种,周均价为125.750美分/磅,环比下跌0.89%,但同比仍增长19.76%。从价格波动区间来看,新加坡商品交易所3号天然橡胶期货波动最为明显,最高价达219.9美分/千克,最低价为200美分/千克,波动幅度接近10%。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最高报15330元/吨,最低为14000元/吨,价差达1330元/吨。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橡胶期货最高触及300.5日元/千克,最低为281.7日元/千克。各市场波动率数据显示,泰国3号天然橡胶价格波动性最大,变异系数达2.89%,表明该市场对供需变化反应最为敏感。
本周天然橡胶市场的稳中有升主要受到以下多重因素影响:首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橡胶消费国,其经济数据向好提振了市场信心。根据最新数据,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工业生产和消费表现稳健,3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长12.4%,优于市场预期,显示经济韧性依然强劲。这些积极信号增强了市场对橡胶需求前景的乐观预期,特别是对汽车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中国3月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2%,新能源汽车生产更是同比增长47.9%,直接带动了轮胎及橡胶制品需求。供应方面,全球天然橡胶产区仍处于季节性低产期,产量持续偏紧。橡胶通常在2月至5月处于低产季,6月才开始进入丰产期直至9月。据市场分析机构Jinlianchuang报告,目前国内产区采胶量仍然较少,预计5月后采胶活动才会全面恢复。同时,泰国气象部门预测4月14-19日南部地区将出现雷阵雨和局部大雨,可能对橡胶作物造成损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供应紧张的担忧。在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虽有回升,2月产量同比增长21.3%至36,005吨,但整体供应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政策层面也为市场提供支撑。马来西亚橡胶工业小农发展局(RISDA)已完成一份内阁文件,提议实施橡胶价格保障计划,旨在稳定国内橡胶价格。一旦提案获批,废胶价格将设定为每公斤5马币,胶乳价格将设定为每公斤15马币,这将为橡胶价格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沙巴橡胶工业局计划在邦邦岛B区开发40公顷橡胶种植园,涉及130名村民,这表明政府对橡胶产业的持续支持。国际贸易摩擦也对橡胶市场产生影响。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虽暂时搁置至6月9日,但市场担忧情绪仍在。虽然天然橡胶本身未被纳入互征关税清单,但橡胶制成品受到影响,印度出口商反映美国买家已建议暂停生产,优先清理现有库存。相较而言,欧盟《森林砍伐法规》(EUDR)将于2026年全面生效,要求供应链实现透明化和可持续发展,这推动了橡胶产业向更可持续方向转型。值得关注的是,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焦点议题。德国轮胎制造商大陆集团宣布延长其在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的可持续天然橡胶种植项目,旨在培训小农按明确的可持续标准种植高质量天然橡胶。该项目自2018年开展以来,已使约5,000名当地小农的收入平均增长27%,并计划到2027年再纳入1,000名小农。然而,与此同时,彭博社的调查报道揭露了非洲部分橡胶种植园存在“以工作换性”的劳工问题,引发了对供应链道德问题的关注。随着欧盟新法规的出台,将对违规企业处以高达年收入5%的罚款,这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橡胶产业链的合规和透明化。综合来看,在我国需求回暖、季节性供应偏紧以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短期内全球天然橡胶市场有望维持稳中偏强走势。但同时也需关注美国可能重启的加征关税政策、东南亚天气变化以及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等不确定因素对市场的潜在影响。中长期来看,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供应链透明度将成为橡胶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责编:周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