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品价格网 类型:转载 分类:新闻 2025-02-10 09:36
受地缘政治博弈影响国际原油市场延续跌势
本周,国际原油市场延续下行趋势,布伦特、迪拜等主要基准原油周环比跌幅普遍超2%,其中阿曼原油跌幅达5.4%。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原油期货成为唯一逆势上涨品种,周环比增长7.17%。全球原油市场呈现“西弱东强”格局,反映区域供需及政策分化特征。其中,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周内震荡下跌,最高价77.38美元/桶,最低75.44美元/桶,周均价76.30美元/桶,环比下跌2.58%,同比跌幅扩大至9.28%。阿联酋迪拜原油同步下行,周均价76.65美元/桶,环比下跌5.04%,同比降幅5.12%。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全周波动收窄,最高72.69美元/桶,最低70.50美元/桶,周均价71.52美元/桶,环比下跌2.54%。亚洲市场方面,阿曼原油受区域需求疲软影响,周内跌幅显著,均价80.02美元/桶,较上周下跌5.4%。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原油期货逆势走强,周均价602.70元/桶,同比上涨7.17%,最高触及605.40元/桶,创年内新高。
本周原油市场波动主要受以下多重因素驱动:一是地缘政治与制裁博弈加剧供应端扰动。美国财政部2月6日宣布对伊朗原油出口实施新制裁,针对涉及运输的个体及船舶,导致伊朗对其他国家原油出口不确定性上升。此举虽短期提振市场情绪,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抵消利多效应。美国对加拿大原油征收10%关税的计划虽暂停30天,但加拿大西部分级原油(WCS)贴水收窄至13.50美元/桶,显示市场对北美贸易流受阻的持续担忧。二是需求侧压力显著增强。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单周激增350万桶,叠加寒潮后炼厂复工缓慢,加剧市场对短期供过于求的预期。此外,特朗普政府重启对华关税措施,拟对进口自我国的电动汽车、钢铁等加征关税,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担忧,国际能源署(IEA)据此下调2025年原油需求增速预测值。三是区域市场分化凸显结构性矛盾。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原油期货逆势走强,反映我国战略储备采购窗口开启及人民币计价资产避险属性增强。海关数据显示,1月我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8.2%,主要增量来自中东及非洲资源。而欧美市场受制于经济数据疲软,欧元区2月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7.1,美国ISM制造业指数连续1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直接压制布伦特与WTI价格表现。四是运输瓶颈与产业政策重塑贸易格局。俄罗斯受美国制裁影响,被迫调整原油出口结构,将西部港口原油通过北极航线转运至远东,推高ESPO原油运输成本。与此同时,我国炼厂加速推进非俄罗斯原油替代方案,1月自加拿大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30%,推动阿曼原油现货贴水扩大。OPEC+虽维持减产政策,但成员国实际履约率降至75%,市场对供应纪律松动担忧升温。综上,本周原油市场在多空因素交织下延续弱势震荡,区域供需错配与政策博弈成为主导价格的核心变量。短期需重点关注中美关税落地节奏及俄罗斯原油出口实际减量规模。
贸易关税阴影笼罩下全球粮食市场分化明显
本周,全球粮食市场呈现分化走势,受贸易摩擦影响,玉米期货价格小幅上扬,而大豆及其制品价格震荡下跌,小麦期货则延续弱势。具体市场表现来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玉米期货本周均价报491.850美分/蒲式耳,环比上涨0.93%,同比大涨12.91%;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玉米期货周均价报38810.000日元/吨,环比下跌8.24%,同比上涨4.61%。CME大豆期货周均价报1060.050美分/蒲式耳,环比上涨1.22%,但同比下跌11.10%;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豆1号期货周均价报4004.667元/吨,环比上涨1.13%,同比下跌15.87%。CME豆粕期货和豆油期货周均价分别报306.760美元/短吨和45.748美分/磅,环比分别上涨1.04%和1.13%,同比分别下跌13.10%和1.93%。CME小麦期货周均价报577.300美分/蒲式耳,环比上涨4.23%,同比下跌2.89%。价格区间方面,本周CME玉米期货最高触及495.25美分/蒲式耳,最低报487.5美分/蒲式耳;大豆期货最高报1075美分/蒲式耳,最低报1049.5美分/蒲式耳。
本周粮食市场分化走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首先,中美贸易关系再度紧张,美国宣布对我国商品加征10%关税,墨西哥和加拿大面临25%关税。这些贸易政策的变化引发市场对粮食贸易流向的担忧,尤其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市场预期新一轮贸易摩擦可能影响大豆贸易。其次,南美天气状况出现改善,阿根廷中部农业区迎来降雨,缓解了干旱压力,巴西大豆收割工作虽因降雨而延迟,但产量预期仍维持高位。供需方面,美国农业部(USDA)将于2月11日发布最新供需报告,市场预期可能下调南美产量预估。另外,墨西哥政府撤销了对转基因玉米使用的限制措施,这为美国玉米出口带来利好。全球粮食库存方面,根据数据显示,商业库存水平整体处于相对充裕状态。宏观经济层面,美联储维持当前利率不变,但暗示短期内不会降息,这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一定压制。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中美贸易关系走向及南美天气状况的变化,全球粮食市场仍将维持高度敏感状态。
避险需求与供应扰动共振 贵金属及工业金属价格全线上扬
本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呈现“贵金属领涨、工业金属分化”格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黄金现货周环比上涨2.85%,创历史新高2871.62美元/盎司;白银同步走强,周均价环比增长3.89%。工业金属中,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期货周均价同比增幅达14.37%,而锌受制于库存压力小幅回调。市场波动主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地缘政治紧张及区域供需失衡共振。从贵金属板块看,伦敦金现货周内震荡上行,最高触及2871.62美元/盎司,最低报2819.61美元/盎司,周均价2850.15美元/盎司,同比涨幅达40.41%。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同步攀升,周均价2866.40美元/盎司,同比上涨40.57%。白银表现更为强势,伦敦银现货周均价32.125美元/盎司,环比增长2.40%,同比增幅44.78%,创2023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工业金属情况是:伦敦铜期货周均价4.423美元/磅,环比上涨4.13%,主要受智利铜矿供应扰动及我国炼厂开工率回升推动。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期货周五收报77250元/吨,创三个月新高,周均价同比上涨14.37%。锌市场则呈现“外强内弱”特征,LME锌期货周均价23501.67元/吨,环比微跌0.61%,反映我国房地产需求疲软对锌消费的压制。铂、钯价格分化显著。LME铂现货周均价981.65美元/盎司,环比上涨2.25%,主要受南非电力危机影响;钯价则因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承压,周均价994.95美元/盎司,环比仅微增1.40%。纽约钯期货表现更弱,周均价1006.08美元/盎司,显著低于去年同期10.50%12。
本周行情走势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催化避险需求。美国财政部2月6日宣布对伊朗原油出口实施新制裁,涉及15家实体及22艘油轮,直接推升原油运输风险溢价。此举引发市场对能源供应链稳定性的担忧,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获机构增持。世界黄金协会(WGC)数据显示,全球央行本周净购金量达32吨,其中我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持仓量升至2287吨历史高位。二是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强化。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释放鸽派信号,市场预计2025年将降息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6月降息概率升至68%,推动实际利率下行至-1.2%,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利率敏感型资产白银受益显著,iShares白银ETF(SLV)本周净流入4.2亿美元,为2024年4月以来最高单周纪录。三是工业金属供需格局重构。智利国家铜业公司2月5日宣布,受罢工影响,1月铜产量同比下降12%至12.8万吨,加剧市场对南美供应紧张的担忧。我国铜需求端现回暖迹象,1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同比增9.8%至54.3万吨,炼厂开工率回升至88.6%。反观锌市,LME锌库存本周激增3.2万吨至26.5万吨,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18.7%,压制锌消费预期。
中美贸易摩擦下全球天然橡胶市场承压下行
本周,全球天然橡胶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走势,主要期现货品种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保持较大涨幅。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印度尼西亚产1号天然橡胶本周均价报131.000美分/磅,环比下跌0.19%,但同比大涨24.76%;新加坡商品交易所3号天然橡胶期货和TSR20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分别报243.940美分/千克和195.300美分/千克,环比分别下跌0.84%和1.44%,同比涨幅分别高达61.95%和48.56%。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3号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为383.050日元/千克,环比下跌2.26%,同比大涨91.01%;泰国3号天然橡胶周均价报81.450泰铢/千克,环比下跌1.35%,同比上涨42.00%。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天然橡胶期货周均价报17233.333元/吨,环比下跌1.01%,同比上涨42.39%。从价格区间来看,本周TOCOM橡胶期货最高触及391.8日元/千克,最低报375.8日元/千克;SHFE橡胶期货最高报17450元/吨,最低报17025元/吨。
本周天然橡胶市场承压下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首先,美国对我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低值包裹免税措施,我国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申诉,指出这些措施带有“保护主义”色彩且违反WTO规则。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和橡胶需求的担忧。其次,汇率因素显著,日元兑美元汇率升至九周高位,达到151.09日元,这使得日元计价的橡胶资产对海外买家的吸引力下降。供应方面,泰国气象局预报2月8日-10日东北季风将增强,南部地区将出现局部雷阵雨,市场对主产区供应状况保持关注。需求方面,我国汽车产销数据表现亮眼,2024年产销规模和出口增速均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在郑州新增2万个就业岗位,这显示出汽车行业对橡胶需求的潜在支撑。此外,全球主要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和嘉士伯警告2025年消费需求改善迹象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情绪。在多重因素交织下,本周天然橡胶市场呈现震荡偏弱走势。
责编:周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