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25年11月27日)

手动刷新

 【何咏前】: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没有需要向大家通报的信息。下面请提问。

 【中新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南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上,中方宣布了《绿色矿产国际经贸合作倡议》和“落实《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中国行动”。请问商务部能否介绍详细情况?下一步有何考虑?

 【何咏前】:

11月22-23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本次峰会上,李强总理宣布了《绿色矿产国际经贸合作倡议》和“落实《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中国行动”。

中国一直是全球绿色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同有关方提出《绿色矿产国际经贸合作倡议》,鼓励通过对接发展战略、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交流、构建多方联合融资机制、保护绿色矿产投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等具体举措,推动构建开放共赢、公正合理的新型矿产资源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资源富集国价值链攀升,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实实在在造福各国人民。目前,《倡议》已得到了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

今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首次在非洲大陆召开,中方专门发布“落实《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中国行动”,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赋能、矿业资源绿色开发等方面,精选近50个中非务实合作案例,全面阐述了中方支持非洲工业化以人为本、立足国情、环境友好、科技赋能等四大理念,期望能以此进一步凝聚全球共识与合力,解决工业化这一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事项,促进减贫和可持续发展。

在李强总理宣布上述举措后,商务部于11月23日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新闻中心举行了专场发布,全面宣介《倡议》和“中国行动”。中方欢迎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和支持《绿色矿产国际经贸合作倡议》,将与各方共同落实有关具体举措,积极开展务实合作,维护互利共赢、公平合理、稳定畅通的绿色矿产全球产供链。同时,我们也将在尊重非洲国家意愿基础上,持续推出更多中国行动,支持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谢谢。

 【央视中文国际记者】:

11月初,商务部启动了2025精品消费月活动,请问活动进展情况怎么样,有哪些亮点成效?

 【何咏前】:

2025精品消费月活动开展以来,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下,全国100多个城市联动响应,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截止目前,各城市已围绕精品首发、购物、美食、旅游等重点主题,组织活动4600余场,因地制宜、各有特色地配套专项措施,为活动赋能。比如,上海推出进博会“票根”联动消费活动,消费者可在全市80多个商圈、古镇、博物馆的1200余家商户享受专属优惠;广州为国际美食节配套专属消费券,为期五天的主会场活动吸引18.5万人次参与,实现营业额与客流量双增长。

二是精品推广链接全球。我们组织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加大国际精品采购和推广力度,将更多进口商品转化为国内零售爆品。依托进博会,带动更多参展国加力推介特色商品,泰国菠萝蜜、格鲁吉亚葡萄酒、哥伦比亚手工制品等受到消费者欢迎。在天津,70余家津洽会参展企业,带来上千种进口商品惠民展销,让消费者“不出国门惠购全球”。

三是场景丰富体验多元。各地联动购物、美食、旅游、展演多领域优质资源,创新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北京推出“秋日散步美学”主题线路,串联周边美景、美食、美店等“赏秋+”业态,让慢下来的北京秋日美景,转化为持续释放的消费活力。广州开展全运主题消费活动,解锁商旅文体健多重消费潜能。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持续办好“购在中国”系列活动,以更丰富的供给、更优质的服务、更多元的场景,将“购在中国”打造成为感知现代中国脉动的新窗口。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近期,我们注意到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开展茧丝绸产业“东绸西固”工作的通知,请问主要有哪些考虑?能否介绍一下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有关情况?

 【何咏前】:

近期,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茧丝绸产业“东绸西固”工作的通知》,聚焦优化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茧丝绸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提升整体发展质效,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回顾“十四五”时期,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茧丝绸政策措施,搭建行业发展平台,大力促进丝绸消费,茧丝绸行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产业根基更加坚实。“十四五”时期,全国桑蚕茧年均产量74.4万吨,较“十三五”末增长11%。目前,我国蚕茧产量约占全球75%,生丝出口占全球60%以上,茧丝绸产业优势持续巩固提升,种桑养蚕已在部分中西部地区蓬勃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二是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我国蚕桑丝绸新增专利数量较“十三五”增长45.2%。防缩抗皱、防紫外线等功能性真丝面料,蚕丝蛋白骨钉、脑机接口柔性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取得积极进展,资源综合利用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延伸。

三是行业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制修订蚕桑丝绸各类标准57项,推动“中华老字号”新增丝绸企业6家,加强品牌建设,带动蜀锦、云锦、宋锦等非遗丝绸产品“国潮”消费。

四是国际声誉不断提高。擦亮“中国丝绸”金字招牌,稳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2024年,中国丝绸商品出口达到14.4亿美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超过三成,出口目的地涵盖全球约120个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五五”规划建议重要部署,强化政策支撑和工作协同,加快推进“东绸西固”工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丝绸消费持续扩大,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上月在北京经开区了解到,近期阿斯利康等多家外企加码投资北京,投资中国。我们也注意到,在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的背景下,也有多地走出去招商引资,请问商务部近期还有哪些支持外企、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举措?

 【何咏前】:

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实施《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实施方案(2025)》,在境内外举办系列投资促进活动,积极宣介中国投资机遇。

前不久,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商务部举办了外资企业圆桌会、2025上海城市投资推介大会、自贸试验区专场推介活动、绿色低碳产业对接会等重点活动,与会外资企业普遍表示,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正通过深化本土化、加码数字化、扩大绿色低碳转型等路径,深耕中国市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开放作出部署,释放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电信、医疗等开放试点。落实好对外资已开放领域的“准入又准营”要求,帮助外资企业破解市场准入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是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我们将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多双边投资促进工作机制作用,强化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等开放平台引资功能,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办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把企业“需求清单”变成政府“服务列表”。围绕外资企业重点关注的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不断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国民待遇,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谢谢。

 【路透社记者】:

请问商务部预计何时中美将完成正式的贸易协定签约?能透露其中有关大豆的具体内容吗?

 【何咏前】:

此前商务部已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发布了相关消息,介绍了磋商达成的主要成果共识,其中包括农产品贸易。中方愿继续与美方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做好有关经贸磋商成果落实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