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25年7月10日)

手动刷新

 【何咏前】: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没有需要向大家通报的信息。

下面请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请问能否介绍相关情况?如何进一步发挥家政服务业惠民生、稳就业、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何咏前】:

家政服务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服务千家、惠及万家”的重要民生产业,在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提出了14项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有力推动扩大家政服务供给,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具体从内容上看,《工作方案》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就业为主要目标,聚焦就业渠道、就业能力、就业保障、就业创业服务四个方面。比如,支持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工会帮就业行动”、推动家政进社区等活动,还将加快发展家政职业教育,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支持更多有意愿群体加入到家政服务行业,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家政兴农相关政策措施,培育打造一批家政服务品牌,制定修订一批家政领域标准,持续完善家政服务信用体系,营造更加放心、更加安心的消费环境,促进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更好发挥惠民生、稳就业、促消费的重要作用。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本月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请商务部介绍一下两地经贸合作成果有哪些亮点?

 【何咏前】: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28年来,两地经贸交流合作愈加紧密,水平不断提升。香港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

28年来,商务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在经贸领域建立并不断完善合作机制,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系列协议,内地对香港已全面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开展了丰富务实的合作。同时,我们持续推进商务领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香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此外,我们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证供港鲜活农产品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有力支持香港民生改善,维护香港社会稳定。

香港回归祖国28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今年,香港再次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居世界第三,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商务部将充分发挥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委员会作用,持续扩大内地对香港制度型开放,扎实推进商务领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为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商务力量!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暑期暑假来袭,商务部在提振消费方面会有哪些新动作?

 【何咏前】:

随着暑期的到来,国内居民出行增多,入境旅游进入旺季,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指导各地结合暑期消费特点和地方特色,多措并举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创新优化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促进夏日消费持续升温。

比如,上周五启动的“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将组织300余场“好来、好玩、好购”活动;广西将围绕“潮玩暑期 惠燃广西”主题,推出 2000余项文旅、餐饮、体育消费活动;福建的“全闽乐购”缤纷夏日消费季将展现浓郁的闽南特色,吸引全球旅客……在这我就不一一举例了,相信随着各地消费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各项扩消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暑期消费活力将进一步释放。我们诚挚欢迎境外游客和广大居民共同体验中国市场的魅力之夏。谢谢。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近日,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表示,他与其他美国高级贸易官员可能会在八月初与中方谈判代表会面。请问是否属实?目前是否有具体时间安排和议题内容?

 【何咏前】:

今年5月以来,在中美两国元首共识指引下,双方经贸团队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了经贸高层会谈,达成了日内瓦共识和伦敦框架,并抓紧落实有关成果,稳定了两国经贸关系。

目前,双方在多个层级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继续加强对话沟通,以实际行动维护和落实好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谢谢。

 【路透社记者】:

有报道称,锑和镓等关键矿产正在通过转运方式运往美国。中国政府是否已采取任何措施打击关键矿产的转运和走私行为?

 【何咏前】:

锑和镓等战略矿产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为坚决防止非法外流,今年5月,中国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相关信息可在我部网站查询。

同时,我想说明的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充分考虑各国对上述战略矿产的合理民用需求,依法依规对相关出口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并批准合规申请。谢谢。

 【环球时报记者】: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发表演讲,指责中国市场准入、补贴、政府采购、出口管制、产能过剩等问题。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何咏前】:

商务部注意到相关报道。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已经就此进行了原则回应。我想再做几点补充。事实上,欧方领导人的有关言论并未如实反映中欧经贸关系现状,也未反映双方经贸主管部门对话沟通取得的积极进展。

关于市场准入,中国始终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已经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通过进博会等平台扩大自欧进口,为欧盟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反观欧盟,近年来以公平贸易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滥用贸易救济工具,并利用国际经贸规则空白,创制与WTO基本原则和自由贸易精神不符的单边工具,频繁对中国企业发起外国补贴等调查,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倒退,营商环境持续恶化。

关于补贴问题,欧方搞双重标准,“苛求他人、疏于律己”。欧盟历史上就是补贴大户,对飞机、农业等领域的补贴都被世贸组织裁定为违规。近年来,欧方非但没有纠正错误做法,反而变本加厉,不断加大补贴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2030年间,欧盟就计划提供超过1.44万亿欧元的各类补贴。成员国提供的补贴更是层出不穷,高达数千亿欧元。

关于政府采购,欧盟公共采购市场远非欧方所标榜的那样公平开放,实际上存在不少隐性壁垒,甚至出台政策鼓励购买“欧洲货”,受到很多国家公开批评。欧方还利用国际采购工具,采取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方才不得不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利益。

关于出口管制,中方已多次强调,中方的出口管制是审慎适度的,纳入出口管制的物项远远少于欧盟。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依法依规的。我们专门为欧洲企业建立了加快审批的“绿色通道”,欧方非但没有赞赏中方所做努力,反而对中方横加指责。更过分的是,欧盟高技术出口管制审批拖沓、程序繁冗,严重影响中欧产供链稳定。

关于所谓“产能过剩”,中方已经多次阐明立场。首先衡量是否产能过剩,不能单纯以产量和出口量作为标准,否则,欧洲多年来大量出口飞机和汽车,这岂非早就在输出过剩产能?其次,中国新能源产业从全球视角和中长期看并不存在“产能过剩”,反而有“产能缺口”。欧方指责毫无道理。再次,中方一直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最后,中国的绿色产品非但没有冲击欧盟市场,反而助力欧盟绿色转型,令欧盟产业和消费者受益。因此,过剩的不是中国的产能,恐怕是欧方因为长期研发投入不足、产业竞争力下降而引发的过度焦虑。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之间将有重要高层交往议程。希望欧方不带情绪和偏见地看待双方经贸关系,少指责、多沟通,少保护、多开放,少焦虑、多行动,凡事多商量,少去贴标签。中方愿与欧方一道,以中欧建交50周年为契机,相互扩大双向市场准入,加强政府采购和出口管制对话,深化产供链合作,推动世贸组织改革,支持世贸组织就产业补贴政策开展讨论,为全球气变治理展现更多大国担当,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谢谢。

 【彭博社记者】:

有消息称,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计划于下周到访中国,并计划与包括商务部部长在内的中国政府高级官员会面。请问上述信息是否属实?

 【何咏前】:

关于你提到的问题,目前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