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务部驻天津特派员办事处 类型:摘编 分类:新闻 2019-01-25 11:05
一是市场主导,充分发挥电商企业的能动性。召开电商扶贫项目推介会,向社会征集电商扶贫项目20多个,从中选择运营企业实力强、有实际成功案例的10个电商扶贫项目向贫困县推介,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电商企业开展电商扶贫。阿里巴巴"兴农扶贫"项目在全省展开,目前62个县筛选出93个农产品品种作为首批重点推广农产品,部分产品已经实现网上销售,仅在9月24日举办的"兴农扶贫-寻味河北"活动中,当日销售就达到200多万元,精准帮扶6000多贫困人员。京东在武邑县开展的"跑步鸡"扶贫项目,2018年1-11月共出栏成品鸡45000只,成交额765万元,带动武邑县453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占到全县贫困户的四分之一。苏宁在沽源县探索出"电商扶贫实训店"扶贫模式,并在全国推广,目前已在全省开设实训店8家,直接带动贫困或低保人员320人增收,间接带动上万人实现增收。
二是主动服务,协力开发县域优势农村产品。商务部门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服务体系的作用,对县域传统企业开展主动对接主动服务,重点是帮助传统产业主体根据电商市场需求开发特色网络商品,对接大型电商企业等服务。目前,全省62个贫困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均已和当地主要产业主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在淘宝、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平台开设特产馆30多个,品类基本覆盖当地主要特色产业。如宽城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与7个标准生产基地或合作社签订种养殖收购协议,并在每个基地派驻技术人员,全程高标准指导完成种养殖工作。截至目前,已按协议收购有机小米3万斤、安梨2万斤、苹果10万斤、板栗5000斤、柴鸡1万只、土猪500头、鲜奶36万斤,收购价格均高于市场价。
三是强化支撑,着力打造县域电商公共品牌。由于大部分贫困地区农村生产存在"小、散、弱"的状况,许多农产品处于无标准、无品牌、无组织的状态,成为制约农村产品上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各贫困县依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推动县域电商公共服务品牌建设,贫困户生产的达标产品可享用公共品牌、产品设计开发、网店运营等服务,大幅提高了贫困户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能力,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支撑能力。目前,各贫困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依托当地优势产业,注册电商公共品牌50多个,如赞皇县的"大美赞煌"、武邑县的"邑人制造"等已成为当地农村产品网上销售的支撑品牌。
四是拓展渠道,大力开展电商扶贫促销活动。2017年"双十一"期间河北省开展贫困县网络促销活动,农村电商单日网络销售额达到16.42亿元,居全国第5位,其中武邑县单日销售达1.4亿元,居全国国定贫困县第一位,易县居第12位。2018年10月组织全省开展电商扶贫日公益活动,共有100多家电商、超市等流通企业参加活动,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200多种共计608万元,捐款5000多元。张家口市举办2018京津冀农餐对接会暨"电商+扶贫"活动,活动期间签订销售协议5000万元,意向金额1.6亿元。魏县举办了"电商助力扶贫农特产品畅销"活动,推动斜街红桃电商销售15000余单,参与贫困户30余户。
五是培训先行,加强电商行业培训就业指导。注重宣传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农民了解电商、认知电商、利用电商。2017年全省62个贫困县共开展电子商务培训541次,培训电商从业人员5万多人次,预计2018年将培训10万人次以上。各贫困县公共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优先录用贫困人员;在引进域外电商企业时,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就业。内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对贫困人员利用电商创业就业实行电商平台注册、商品开发、运营服务、物流配送、信贷支持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已孵化各类电商创业企业103家,累计培训电商人才1500余人,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魔豆妈妈云客服精准扶贫项目已在全省30个县(市、区)设立帮扶中心,开展培训3335人次,岗前指导1700多人,安置912人次上岗,收入达1500-3000元/月。